舞蹈队为比赛进行彩排
舞蹈队参加广场舞比赛
本报记者 肖友竹
“老了老了,跳舞登上了大舞台,还带着个全国一等奖回来,你说值不值?”提起刚刚夺得的“健康中国行2020全国广场健身操舞一等奖”的荣誉,营口红运社区廉政艺术团红运传统文化舞蹈队的队员们难掩兴奋之情。
“都说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我和我的这些姐妹们是不是做得不错?”红运传统文化舞蹈队队长刘丽杰笑着说。从营口到大连到昆明再到西双版纳,从筹备节目到最后一同赴西双版纳参加全国比赛,刘丽杰和队员们跨越3600多公里、历经3个多月,终于用优美的舞姿和锲而不舍、不轻言放弃的精神,捧回了全国第一名的奖杯。
对于这些最大年纪70岁、最小也有60岁的队员们来说,练舞难,参加比赛的过程更难。“全国比赛12月10日在西双版纳举办,云南和咱辽宁温差悬殊,一个过冬一个过夏,相距3000多公里,实在是怕有些人的身体吃不消。”经过大家一番慎重考虑,有几名队员放弃了比赛。“有人退出,我们的队形啊、每个人的动作啊就都要变。从9月份开始,反复更改,排练的舞蹈得重新排,那个时候,心里是真急啊!”刘丽杰说。
那段时间,姐妹们聚在一起,天天想的、做的都是怎么能在最短时间内把舞编得更好,跳得更熟。舞蹈教练黄艳文想到,参加全国性大赛,比的不仅是熟练程度,更要有一些富有新意的动作、造型,才能在众多队伍中脱颖而出。最终,短短3分钟的表演,红运传统文化舞蹈队的舞蹈变换了9种不同的走位:三角型、W型、一字型……都是黄艳文一个一个手把手教出来的。刘丽杰说,“走位的变换越多,难度越大。刚开始,大家一动起来就手忙脚乱的,轮着出错,一练就是一上午。但从来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大家心里都较着劲儿呢,不做好不罢休!”
说起路上的经历,刘丽杰和黄艳文露出愁眉苦脸的神情,“12月10日,我们先从营口坐了3个多小时客车到大连,飞机到昆明时已是晚上八九点,又坐了8个多小时的大巴去西双版纳。这一道山多、路弯,晃得好几个队员都吐了。”经过一路舟车劳顿,队员们第二天稍作休息,就开始寻摸能排练的地方。“我去开个领队会的工夫,她们就找到了一个能跳舞的地方——酒店拐弯处的一个小山坡上。大家练到晚上11点,才安心地回酒店睡觉。”
刘丽杰告诉记者,舞蹈队成立之初,可谓困难重重。姐妹们都没有什么舞蹈基础,也没有排练场地,小区广场、商场空地……她们都去过。后来,西市区得胜街道办事处红运社区郑金令书记主动找到舞蹈队,提供了社区3楼一间大活动室作为排练场地。有了冬暖夏凉的活动室,姐妹们的学习热情更高了。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刘丽杰将自己的示范舞录成小视频发在舞蹈队群里,“我们相互鼓励、相互打气、相互帮助,大家一起进步。”
渐渐地,她们的演出机会越来越多,逐渐被更多的人熟悉和认可。《心在路上》《海上生明月》《疼爱妈妈》……这些经典节目赢得了不少荣誉,收获了满满幸福感的同时,也让自己的老年生活更加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