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始于心,创建践于行。如今,“点亮微心愿”“文明共创建、变化看得见”“文明健康、有你有我”等600多场次的文明实践活动在营口大地已形成“蒲公英效应”。当越来越多的滨城市民将文明生活变为一种习惯,将文明的要素融入日常行为,不仅优化了自己的生活、提升了自身的文明素养,更在言谈举止中感染和带动着他人向文明迈进。
志愿者是文明城市创建的宣传员和推动者。今年以来,营口志愿者力量,在滨城大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集结,冲锋疫情防控主战场,劝导“文明祭祀”,助力“乡村振兴”,引导“文明出行”……他们以温暖和光明为方向,寻找服务他人的路径和这座城市发生深刻而美好的互动。
每天一大早,志愿者陈静就身着红马甲站在市青少年宫路口,配合交警疏导交通。“我是一名党员,空闲时间我经常到路口(协助)指挥交通,让市民有一个良好的出行习惯,我也想通过我的行为,带动更多的人来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为营口创城助力。”陈静说。
激发全民参与热情,凝聚志愿团队力量,我市正在用“星星之火”点亮一条温暖的文明创建之路。目前,营口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714个,已注册志愿服务队伍1430多个,营口志愿者注册人数突破37.6万人,累计实施志愿服务项目近2000个。“礼德榜样”层出不穷,遍地开花的文明“矩阵”,成为营口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小窗口”和便民服务的“大舞台”。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邢文才告诉记者,一个人影响一群人,一群人影响一代人。志愿服务就是爱心的传递和弘扬,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志愿服务活动就提供什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就是要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和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打好文明根基,需要从娃娃抓起。当下,礼德教育成为营口全市21万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红领巾心向党”“牢记习爷爷勉励语,争做新时代小雷锋”主题团、队日活动在全市中小学校园蓬勃开展,“百场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进校园”活动让全地区28万名师生及家长受益。暖心的志愿服务在不断延伸,凝聚着文明城市创建的“向心力”。今年寒假,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学校举办“营口市中小学2022年‘强国有我’幸福寒假成长营”,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差异化设置实践课程、体育游戏和心理团建项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方法,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一座城市,环境是容颜,文明是灵魂。市民对城市的深深眷恋,不仅来自于她的颜值更源于她由内而外展现出的文明气质。当文明因子植根于城市血脉,当市民对城市价值有了深刻的认同,当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意愿与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频共振时,创城就不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全体市民的“大合唱”,必将激昂起悦耳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