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央广网报道,知名艺培机构艺术伞国际儿童艺术中心(下称“艺术伞”)于5月1日突然闭店。根据不完全统计,涉及学员有2000余名,剩余课时金额达到2000多万元。在闭店前,仍有部分门店在推销课程,鼓励家长继续续课,预付费均达到万元以上。
而通过对于“艺术伞”闭店细节的更多了解之后,我们可以发现:“艺术伞”在变更法人和临时推出运营经理后就宣布闭店,存在着恶意闭店的倾向。学生家长们难以退款,老师的工资也难以得到保障。这一行为不仅损害了家长和孩子们的利益,还让在“艺术伞”工作的老师们深受其害。
这一现象早就并非孤例。消费者在选择健身房、美发店、教育培训机构办理会员卡并充值后,经常遭遇商家跑路、闭店等意外情况,导致消费纠纷频发,这已成为近年来的一大问题。
以“艺术伞”事件为例,虽然有人当面处理此事,但是实质上仍然是闭店跑路。从法律规定来看,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抽逃资金,逃避债务和转移资产,通过变更法定代表人或者闭店逃避债务的条件下,已经属于恶意的侵权和欺诈行为。但是问题在于,消费者往往难以举证其存在恶意逃避债务的认定。像艺术伞这样采取预付式消费、商家利用漏洞制造消费者维权难的陷阱,更是一个典型案例。长此以往,市场生态也会受到影响。
一般情况下,预付式消费发生在商家提供各种优惠活动时,消费者才会选择预付大量费用。毫无疑问,预付式消费能够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便利。但是当商家经营出现问题时,消费者权益便很难得到保障。而且从现有的监管措施来看,很多经营者的跑路代价仍然较低。很多培训机构都想要跑路,实际也反映了监管措施未能及时到位,仍然存在很多漏洞。
为此,监管部门需要对预付式消费领域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加强对预付式消费商家的资质审核和日常监管,确保商家合法经营,把预付费监管作为办学许可的前提之一,促进行业规范形成;建立预付式消费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加大对恶意闭店、跑路等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
除此之外,预付式消费维权难的现实也倒逼维权机制的完善,为受到预付式消费陷阱侵害的消费者提供法律援助和维权渠道。包括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的力量,提高维权效率;同时,法院和仲裁机构也应加强对预付式消费纠纷的审理和裁决,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本身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追求优惠而预付大量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