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搜索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
让“幽灵外卖”无所遁形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日期:2024-08-29 07:17:41
专栏:风险提示

  商家简介里“明厨亮灶”,实地探访却是“蝇飞鼠绕”。近日,央视曝光一家名为“望京烧烤”的外卖店铺,宣传中不乏“放心点”“评分4.9分”等字眼,实际生产地点竟在一家废品收购站旁。还有不少由一个地址、一张证照派生出多家店铺,“幽灵外卖”“影子店铺”迅速引发广大消费者关注。

  数据显示,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35亿人,其中超半数平均每天至少会点一次外卖。庞大且稳定的单量催生了一批只做外卖服务的“外卖店”,区别于许多堂食起家的餐馆,这些“外卖店”的门面不甚明显,甚至只有一个窗口和货架用于向外卖骑手交付餐品,内部更像是个简易的厨房。由于压缩了房租和人力成本,部分“外卖店”餐品的定价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然而价廉不代表物美,餐品预制、环境卫生、食品安全、证照资质等缺陷困扰着行业发展,个别无良店铺也败坏了整体形象。

  “外卖店”的模式应该继续存在吗?它是市场竞争和消费者差异化价格偏好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从被曝光的店铺来看,“开在废品回收站旁边”令人反胃,还有一个细节同样值得关注,即租借营业执照,虚构营业地址,其本质是无证照经营,却能凭借无店面和“换马甲”来钻监管的空子,这对维护食品安全和监管秩序构成了挑战。这样的情况也并非首次出现,与之一同被曝光的还有北京一家以档口形式经营的美食城,30多家外卖店铺共用一张营业执照,食品安全如何保障?出了问题又该由谁来负责?

  外卖行业出现如此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首先要追问外卖平台,是否尽到了筛选把关的责任。打开外卖软件随手一刷,仍有部分店铺未完成商家资质认证,信息界面一张像样的图片都没有,点餐体验如同“开盲盒”。即便如此,消费者至少还能将这些作为辨别的依据,更具迷惑性的是所谓的“品牌连锁”,实则店名高仿蹭热度;所谓“高分店铺”,背后是买量和商业推广;上传的精美图片也并非实拍而是网络盗图……平台有没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主动“开后门”?若只想着扩张和抽成,不尽现场核实和品质保障的义务,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

  取缔“幽灵外卖店”并不难,正如高赞评论所说:“每天那么多外卖员进进出出,店铺到底是什么样,怎么可能心里没点数?”难的是实现外卖行业的整体升级,取缔违规经营者,鼓励优质商家入驻,同时确保产业链条上的各环节良性耦合。一方面需要市场监管部门打破信息壁垒、加强线上线下监督;另一方面也要鼓励行业上下游自查自纠、相互监督,完善消费者举报机制,多管齐下让“幽灵外卖”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