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搜索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
谨防电信诈骗,守卫校园安全
来源:
发布日期:2019-12-02 11:02:19
专栏:风险提示

近年来,电信诈骗成高发趋势,诈骗手法主要有19类67种。针对大学生,诈骗分子就设计了如网络兼职、交易诈骗、冒充客服、冒充熟人、校园贷等多种诈骗手法

实际案件中,很多大学生因一时疏忽而落入诈骗陷阱,给生活、学习、家庭带来了严重后果,甚至有的因此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下面给大家解析几种电信诈骗手段,提高一下防范意识。


(一)电话绑架类诈骗

    事主李某接到一男子电话对方称其子被绑架,让其汇2万元人民币。事主立马到银行给涉案账号汇款。汇款后事主给其子打电话,其子无事,事主发现被骗。到银行询问,汇款已被取走。


(二)冒充熟人类诈骗

    事主李某接到一条短信称:我是您女儿肖某,由于手机坏了用同学手机号给您发的短信,现在需要报名英语培训班,学费9800元,让其联系一个叫刘主任的人(电话:151xxxxxx)。电话拨通后这个刘主任确认有交付培训费用一事,并让事主把钱转到一个账户。事主汇款后联系上女儿,女儿称没有这事。


(三)声称出车祸类诈骗

    事主接到陌生电话称:自己的孩子被车闯了,现在需要跟班主任联系并提供一个电话号码。事主拨通电话联系上班主任,班主任称需要医疗备用,结果事主直接转账给嫌疑人。


(四)虚假服务诈骗

    犯罪嫌疑人通过互联网站发布提供提供考题、代写代发论文等各种虚假服务,引诱受害人缴纳定金、保证金,受害人只要一汇款,犯罪嫌疑人就将受害人拉黑。案例:发表论文类诈骗。事主在网上找了一家论文代发的公司,后就加了对方的QQ号。称发一篇论文比如5000元,先付定金,过几天对方给其发了一张图片说论文已经被录用,将其尾款再付。后其发现被骗,遂报案。


(五)游戏币、游戏点卡诈骗

    犯罪嫌疑人在游戏、QQ群、微信群等其他社交平台,推广游戏优惠刷点券广告,并留下联系方式,诱导受害人加QQ或微信好友私聊,之后虚构各种充值优惠套餐,提供给受害人选择,要求先付款再充值,承诺五分钟到账,成功骗取套餐充值费用后,又制作各种游戏界面和充值界面截图,并发送截图给受害人,以安全检测、退款保证金等理由,要求受害人继续充值(保证几分钟后会全数退还给受害人)持续实施诈骗,直至将受害人QQ或微信拉黑。


(六)游戏装备诈骗

    犯罪嫌疑人在游戏、QQ群、微信群中发布买卖游戏装备的广告信息,诱导受害人加QQ或微信好友,之后犯罪嫌疑人会发送一虚假游戏交易平台给受害人,并说明要在该平台上进行交易,受害人在该假游戏平台充值交易后,犯罪嫌疑人以充值金额不足、不能自动发货、交易需要交纳保证金为由持续实施诈骗。


(七)网上兼职刷单、刷信誉诈骗

    不发人员在网上或QQ群发布兼职刷单刷信誉信息,利用丰厚报酬作诱饵。受害人按照对方要求多次购物刷单刷信誉,之后却再也无法与他们取得联系,这时才发现上当受骗。


(八)发布虚假爱心传递诈骗

    不法分子虚构寻人、扶贫、准考证丢失等爱心帖子,利用学生的善良和爱心骗取转发,实则贴内所留联系电话并非真实,甚至会通过电话或网页套取个人信息后实施诈骗。


(九)相册木马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各种身份,引诱受害人点击电子相册,其中植入的木马病毒便会获取用户网银信息等。



   平时多留意~

微信图片_20191202110348.jpg

如何预防?——七个好习惯

1.保护好个人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保管好不用的复印件、睡眠卡、交易流水信息

2.网上银行操作时,最好手工输入银行官方网址,防止登录钓鱼网站

3.开通账户动账通知信息,一旦发现账户资金有异常变动,立刻冻结或挂失

4.输入密码时,用手遮挡

5.密码要设置得相对复杂、独立,避免过于简单,避免与其他密码相同,定期更换

6.不随意连接不明公共Wi-Fi进行网上银行、支付账户操作

7.单独设立小额独立账户,用于日常网上购物消费


不过......

还是会有朋友因为一时大意

不小心踩进了陷阱


        小编提醒~~在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后,莫要惊慌!!!做到以下三步,尽可能地挽回损失!准确记录骗子的账号、账户姓名,尽快拨打110或者到最近的公安机关报案,及时准确将骗子的账号以及账户姓名提供给民警,由公安机关进行紧急止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