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宏涛,男,52岁,中共党员,高级电焊技师,营口水务集团通达管道工程有限公司维修队队长。他始终如一追求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让“创新”的工作理念与“工匠”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完美结合,创造出一个个不平凡。多年来,他先后荣获“辽宁省优秀班组长”、“营口市优秀共产党员”、“营口市五一劳动奖章”、“营口市管道维修首席员工”等多项殊荣。
一、管道抢修作业苦脏累的工作环境,磨练了他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
庄林路河北路西的养虾池坝顶,因过河管沉降导致DN800球墨铸铁管转换接头漏水。零下20几度的寒流天气,面对被冰水包围的坝顶,他带领抢修班组奋战两天两夜,实施开挖管线、寻找漏点、拆除原有乙管、更换胶圈、恢复供水等一系列作业。无法想象,身着雨靴雨裤,站在冰冷的泥水中连续作业十几个小时的真实感受。
管道抢修作业急难险重的特点,养成了他创新思维的习惯。
对他来说,每一次抢修就是一次挑战。恒大绿洲小区西侧承担包括恒大绿洲在内沿线的工业用水管线出现漏点,他改变以往排空管线内残余水量,采用焊接的方式来维修的停水作业方式,而是尝试用哈佛节与胶板配合的方式,将作业时限缩至最短,把对沿线居民用水的影响降到最低。
二、用创新变废为宝,挖潜增效
一次,在实施三道岭水库至路南水厂供水管线的抢修中,由于故障是因为水泥管损坏导致漏水,按传统方式采取更换原管抢修,必须停水作业,且成本高时间长,也势必给沿线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居民用水带来极大不便。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他与班组成员果断利用工程下来的废料余料,按照水泥管的尺寸自己加工哈佛节,用堵漏剂将不均匀的地方进行封堵,实现了采用哈佛节来对水泥管进行维修,省时省工省料。尝到了成功的甜头,鲍宏涛把目光定格在这些废旧管材的再利用上。目前,在工业管线上每120米加设的消火栓三通及小区立杠安装时,室内钢塑复合管与室外PE管连接点的转换件等,采用的都是自制管件。
水泥制品车间扬尘超标,按照环保部门治理达标的要求,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进行改造。他在工作之余率领班组成员,利用工程余料DN1020钢管焊制水罐,罐底用DN25阀门外接三米长DN25镀锌管,并在管上均匀掏8个DN12孔,在将水罐注满水后,用叉车托起便可以随时进行场区洒水降尘,方便省力、简单易行,彻底解决了大问题。
三、用创新改变模式,提质增速
每一次作业,都是他新的一次探索和实践。地下车库立杠安装,由于车库高度为4.5米,常规情况下钻孔需三人架设扶梯配合完成。而他却依据杠杆原理,将冲击钻与标杆架连接,只需一人就可以站在地面上轻松完成钻孔。以往棚顶镶嵌膨胀螺丝需用手锤顶进,高处作业时作业人员不得施展且不安全,他经过尝试,将小型电镐切除镐尖三分之二部分,以¢17的套管套在镐尖剩余三分之一部分,用电镐冲击力完成螺丝顶进,省时省力。在立杠安装前,对设计施工图因作业人员文化低看不懂,下料的工作落在他一个人身上,并需要在施工前对每一个细节进行详细的交待。为改变现状,他将施工图按楼层进行剖析,将每个楼层立杠安装时牵涉到的三通、活节及变径的具体尺寸,都用剖面图做出详尽的标注,一目了然,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这个图纸精准下料、排管、安装。在停水作业时,为不影响居民生活及时用水,他与班组成员在场区内现有管线上加设自制消防水鹤,并将原DN50管线改为DN100,大大提高为居民送水的速度。
四、用创新强化驱动,革新发展
在鲍宏涛眼中,循规蹈矩,结果只是“完成”,创新思路,才是接近“完美”。日前,经过他潜心研究试验,一个新的钻孔仪投入使用:由电机带动传动杆,传动杆连接由水钻钻头改制而成的掏孔钻头,并外加装DN100密封法兰,最后增设转换接头法兰,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变径(由DN100转换为DN50—200),填补了多年来钢管管线割交作业实现不停水的空白。(以往在管材上加设三通钻孔完全依靠人工完成,铸铁管钻一个孔需要两个工人2-3个小时,钢管则需要至少两个工人一天的时间。而现在铸铁管上钻一个孔管需要大约10分钟,钢管为30-40分钟,大大地缩短了作业时间,降低了对管线沿线企、事业单位及居民的用水影响。更加不可小觑的是,以往要在钢管管线上加设三通,必须停水作业,排空管道内存水量,现在这种仪器的应用,完全可以在正常供水的情况下进行施工,避免了停水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避免了水量损失,极大地降低了施工成本。)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鲍宏涛是个有梦想,并敢于创新思路、实现梦想的人。他以传帮带的方式,将自己的经验全盘传授给团队成员,让自己的团队成为企业工程建设、维修施工的主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