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海东现任辽宁爱维尔金属成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铸造车间技术员。2011年毕业于湖南省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2014年至今一直从事球墨铸铁管件的生产组织和技术改进工作。参与了公司的所有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控制。
一、我的岗位就是一线员工
因行业的特殊性、产品的特殊性,他扎根一线,通过座谈会、谈话、工作总结等形式了解目前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带头开展自我批评,鼓励大家正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思想观念滞后,懒于动笔记录,开展工作不够积极主动等,并修订年度培训计划,在培训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亲自查找资料,制作PPT,努力提升大家的工作技能及工作素养。从情绪抵触,到积极配合,再到勇于参与,大家在转变和适应的过程中,产品质量工作的开展效率也不断提高。使大家逐步改变了“低、慢、散”等不良现象,形成认真、严谨、实干、正直、上进的工作作风,增强了产品产量、质量双双提高。
二、与质量要求苛刻的人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基石”长期以来有一个人在技术工艺岗位上执着得践行着这些信条。他作风严谨、态度认真、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工作执着,与车间员工很好地完成了年度质量目标,全年质量达标率为98%。每年都一次一次刷新历史记录,此指标在行业内实属罕见。
最后更以增效降耗、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为了保证车间产品质量更上一个台阶,同时也言传身教把自身熟练的操作技能传授给大家。做到了对岗位操作人员的传、帮、带的培训督促工作。其突出的工作业绩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得到了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目前由他建立的信息管理体系,数据分析汇总等,此方法运行后办公效率显著提升,统计工作也更加贴近生产现状,“增效降耗合理化建议”的应用,初步估计共计为公司每年节约生产成本41.9万元人民币。
四、与创新优化上瘾的人
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他紧扣企业发展的脉搏,一方面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工作技能,另一方面立足现状,积极引入了先进品质管理理念及管理模式;同时,根据生产对产品精度的提升,他积极挖掘现有设备的使用价值,通过设计研发新夹具来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提高了设备的精度及可靠性,在旧设备改造方面为增效降耗工作探索出了一个新的方向。
①17年7月份,针对前期出现的尺寸超差、毛刺超标等问题,他利用自身专业对机加熟悉的优势,从源头上查找原因,帮助机加车间全体员工提高产品生产工艺,改进质量管控手段,确保其所供应产品的精密度及稳定性。不厌其烦的沟通, 1个月的持续改进,让产品质量在原有基础上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后续生产加工产品提高了有力保障。
②2018年12月,为提高同行业竞争力,发展国外市场,他积极参与到设计新型VP管件任务当中。技术文件编制、设计等都需他亲力亲为,但为了把第一首资料准备好,把基础打的更牢,他在和时间赛跑,他曾连续一个星期不回家,吃住睡都在车间内,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是踏踏实实的工作。更是为了保证公司产品更上一个台阶。现如今面对国外大订单的突袭而至,早已做好准备,每期都可以如约发货,受到客户一致好评。
③公司产品产量都已经提高了,但是他又在这基础上发现中频炉使用的寿命过短,存在极大的费用支持。公司2018年耗电总量为1800万度。主要耗能设备是中频感应电炉。(其中1T*2台、2T*2台),占公司总耗电55%以上。为更好的能满足公司年产2万吨的生产需求,更好的降低耗电成本。彻底改变原有电炉能耗高,效率低的瓶颈问题,同时也解决高2T*2等炉体生产过程中,出现表面结疤(严重时甚至产生凹陷裂纹)等质量问题。由鲍海东带领技术团队通过与厂家沟通等,结合生产现场实际适当调整保护渣的物化性能,并进行跟踪,得到一种适合高碳钢生产的保护渣,因此大大的减少因凹陷裂纹产生的废品,减少磨修量。降低了中频电炉生产率,从而大大的降低了耗电成本。
④电炉改造项目仅仅完成几天,他又针对公司“老大难”车间——铸造车间,进行重点突破。都知道要想铸件好,必须装箱的时候工艺要先达标,才能生产出合格的铸件产品。通过他改变的装箱工艺,为公司减少了法兰、螺栓外购量,减少了扁平件生产过程中的变形和缺陷、管件变形带来的损失和风险。增加了铸件种类,降低了生产难度。参与改进的大口径树脂砂芯圈制造生产线,弥补冷芯缺陷。
⑤提高产品质量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单靠某个车间、部门是绝不能完成的。鲍海东主动与其它车间同事共同研究质量问题,出谋划策。如:针对原大口径树脂砂芯圈制作麻烦、使用不方便、材料浪费多等问题,他和同事们共同研究、借鉴同行,通过多次试验,用铁板条制作芯圈,不但降低了重量、方便了操作,还可循环使用,一举多得,通过改进浇铸系统,降低了产品报废率,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
虽然鲍海东作为后起之秀,但是他时刻以“爱厂为家、爱岗敬业”的的使命感来要求自己,坚持以增效降耗的工作主线,坚持创新,坚持不断优化,在工作中敢于担当与挑战,工作兢兢业业,踏实苦干,亲力亲为。先后在消失模V法实型铸造技术年会发表论文并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