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伟,男,中共党员,1986年生人,2009年毕业于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至今,他一直奋战在中海沥青(营口)有限责任公司公用工程车间,以其优异的业务技能、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得到领导、同事高度认可,先后担任该车间班长、安全员,2014年3月至今担任车间主任。10年来他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安全生产、项目建设、技术改造三手齐抓,在他的悉心带领和感召下,车间已经成为一支有干劲、有韧性的队伍集体,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级技术成果奖,曾伟被公司授予劳动模范、优秀党员、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荣誉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与汗水,他常说:“工作要么不做、做就要做到最好”,话是这样说的,事也是这样做的。
一、敢担于当,迎难而上。
曾伟任职的公用工程车间主要负责营口公司污水处理、消防安全、改性沥青生产工作,是公司环保安全、消防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也肩负着高端沥青产品的研发、生产,是公司运营的重要部门,作为主任,他深知自己肩上的重担。2018上半年,根据发展需要,公司将污水处理、消防与改性沥青工作合并。面临生产装置新、人员新、技能参差不齐等问题,曾伟充分结合实际情况,以安全、平稳过渡为出发点,本着实用有效的培训方式为原则,顺利完成车间的合并工作并圆满完成全年改性沥青生产任务。
主抓生产的同时,曾伟还负责多个技改施工,是项目负责人。2015年,公用工程车间完成污水深度处理项目,投入运行后,污水系统的处理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中水各项指标大幅优化,不但减轻环保压力,也使中水回用率显著提高。2017年,车间完成气浮池串并联整改项目,提高为后期扩容改造打下坚实基础。2018年,在人员短缺,工期紧迫的情况下,曾伟带队如期完成了污水处理扩容改造项目,与合作公司顺利对接。下半年,车间全程负责逸散气项目施工、调试、运行,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污水处理与改性沥青的尾气收集问题,环保水平再创新高。
二、技术创新,攻坚克难。
在实际生产中,各项工艺流程错综复杂,环环相扣,一个不起眼的小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导致后续工艺接连受影响。在曾伟的字典里,没有“能不能”,只有“想不想”,他是一个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人,他大胆尝试创新,解决了实际生产中大大小小百余项问题。
污水深度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现催化氧化池填料频繁出现堵塞现象,反冲洗无法彻底洗净,问题非常顽固。曾伟逐级排查,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设计了预处理环节,成功解决这个技术难题。同时申请并获得COBR预处理技术应用的专利。经验得到的同时,他也不忘记对成果进行总结,2017年他参与的科技论文《高效复合净水剂在COBR预处理工艺中的应用》在中海油《重质油加工》期刊上发表;2018年他主笔的科技论文《臭氧催化氧化预处理在炼油污水深度处理的工业应用》再一次发表。在2018年度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成果评选中,污水处理系统优化改造荣获“三等奖”。
过去,公司的清污工作全部外委,曾伟带领团队优化设计,动手加泵、加管线。对含水率高的污泥进行机械脱水及污泥干化,将含水率由85%降到40%,仅凭这一项技术创新。公司全年节约固废处置费用及清污费用25万元。
厂区的消防系统曾出现过保压时间短,设备启停过频的问题。曾伟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想出了最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将机泵出口的回流三通与多功能阀门进行了位置调换,利用回流减小机泵启动对消防管网的冲击消防系统改造,仅仅加了两米管线的施工材料却实现了降低全厂消防栓及消防炮的维修频次;延长且稳定消防稳压,降低稳压泵启动频次,降低电耗和新鲜水消耗,保证了消防系统长周期、平稳运行。
2018年下半年污水处理厂迎来了建厂以来的“两个最”一是水量最大,受大量的原油脱水的影响,二是水质最复杂,罐区切水高盐污水、常减压装置来水高COD、氨氮污水等一系列水质问题。车间不等不靠,提前进行技术交流、改造方案的编制、改造过程的实施以及改造后运行效果的跟踪。通过数据分析、总结,不断细化操作,保证了污水外排水质稳定、达标。
三、言传身教,培养实干人才。
曾伟是由操作班长出身,对现场操作、管理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在成为车间负责人后,他也以极高的标准要求着每一位员工,尤其是对班组长的要求更是精益求精。
环保安全、消防安全是公司发展的重要命脉,对待应急演练和紧急情况处理,他总会亲自把关指导现场。2018年7月26日早上5点盖州地区普降大雨,此次降雨的特点是短时间内降雨量大、并且持续时间长,面对突如其来的降雨给全厂的安全环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早上6点钟他顶着暴雨赶到了现场,与车间当班班组一起参与到防洪防汛工作中来。当时情况非常紧急,厂区的西南角积水已经达到20几公分,他临危不乱指导员工在积水中检查机泵排水情况以及雨水外排池液位。经过了两个多小时奋力抗洪,厂区雨水及时排出。雨停了,公司安全环保正常、车间设备运行正常,而他,满身泥泞的坐在雨水监测池旁与当班班长总结着这次应急操作。
2018年,应公司发展需要,将公用工程车间与改性沥青生产车间合并。面临着生产装置新、人员新、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曾伟结合实际情况,以安全、平稳过渡的原则,安排车间管理人员利用每天午休时间进行计划性的培训。培训内容由他亲自审核,务实高效,并给各班组长安排夜班培训计划,按期检查督促完成情况。突出基础知识与岗位操作并抓,全年共开40余次,技能考试15余次,最终实习生转外操8人,内操转班长4人。
污水处理工作不仅仅是理论数据的衡量,更需要许许多多现场经验做支撑,要真正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才能真正掌握。过去,在A/O池的观察口上,时常看见他打开盖板拎出里面的填料,教员工如何判断挂膜情况,生物膜技术是生化处理阶段的灵魂工艺,这个技能在他的指导下大家都已熟练掌握;反冲洗操作时,他会爬上BAF曝气池顶,取一杯样品教大家如何通过沉淀物、气味来判断水质好坏。在污泥脱水的现场,他会亲自从进料排污口处取出样品,教会员工掌握正确的加药比例,通过出泥的软硬都能判断出操作的问题所在。正是有了这样专业、负责的现场导师,车间的员工个个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操作能手!
四、爱岗敬业,以身作则
曾伟今年33岁,已经是一个两岁女孩的父亲了,提起孩子,他的脸上总会挂满了笑容,但他真正陪在孩子身边的时间并不多。每到周末,他几乎都要在办公室里加班加点,即使到了法定节假日,也要分出几天留在车间值班。当爱人和他计划好要去哪里哪里出游度假时,他总会因为工作的繁忙把休假一拖再拖,到了年底才发现,年假还有一大半没休完,而且好多年没有回老家过年三十了。对此,他说: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一定是无怨无悔,生产容不得半点大意,有些工作必须得自己亲自做才放心。家人最初也不理解我,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只是嘱咐我要注意安全。说到这,我们看到他眼神里透着一丝愧疚。
其实仔细算来,曾伟每天用在工作上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和家人的相处时间,他对现场的每个操作间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凝聚着一份特殊的情感。工作已经深深的进入了他的思维和生活,一项污水水质检测数据甚至可以左右他一天的心情。车间的员工们有时开玩笑说接班先不用看化验数据单,看看主任表情就能猜到八九不离十!
如果生产出现波动,或是水质指标有下降,他就像心里装着石头一样,不把问题彻底解决,寝食难安。2018年夏天,他因为身体原因入院手术,医生一再嘱咐注意休息,10天以后方可轻微活动。可一想到车间的项目还有诸多方案未落实,不到一周他就匆忙返回工作岗位,忙起了施工。看到他与施工方谈判压缩工期时的斩钉截铁,丝毫想不到这是个大病未愈的病号!后来与同事聊到这件事时他这样说:工期本来就很紧,施工方案也没最终确定,哪里躺得安稳,更别提养病,只有都安排妥当了心里才踏实。
毕业十年来,他把工作彻底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之中,将追求卓越的理念贯彻到了每一天的工作之中。他叫曾伟,一个敢想敢干,努力拼搏的80后,一个勇于担当,迎难而上的石油模范人,一个百折不挠,无私奉献的中国共产党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