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北京晚报》、中国新闻网等各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一种出现在北京地铁站的新式防爆球,“身穿深蓝色外衣,球体上还有轮盘,下方是个小拖车,造型十分新奇”,“它的抗爆炸能力远高于以往使用的防爆罐,处置爆炸物品的安全性大大增强”,“防爆球开口在内部,可以说里面的冲击波越大,球关的就越严,球内爆炸物发出的辐射、气体、冲击波甚至声音都不会扩散到外面”……
时间是2008北京奥运会的前一年。首都安防布控最为关键的一年。而新式防爆球其实早在05年就进入市场,打响知名度之后,瞄准奥运,适时“引爆”。
彼时,新式防爆球的提供商陈德胜正在谋划新厂建设。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即将来临,一向善于预测市场变化的陈,准备抢在寒冬之前做足准备。“这个时候,投资是最好的契机,原材料、生产设备的价格都很便宜,等到经济好转之时,产品即刻跟进,竞争对手被远远甩在后面,必能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商业直觉,他非常自信,“市场不变我不变,市场变化我们能应万变”。这是陈德胜五年前所说的话。如今,他已拥有营口辽河机械管件有限公司、营口辽河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营口辽河特种装备有限公司这三家在国际国内非常有知名度的企业,年产值过亿元。下一步,他还将与意大利方面合作扩厂,开发生产与防爆球一样属于填补国内市场空白的新型产品。
作为一个扛下当年破产的厂子、三年还清各类欠款400多万元、初时厂子以每年20%的利润递增、后来赢利“不可想象”的财富神话缔造者,陈德胜是低调而谦虚的。“我没念过什么书,写不会写,算也不会算”,这句口头语“蒙骗”了很多不了解他的人。事实上,从接手营口辽河机械厂那天起,他就努力修习经济学,发展到今天,政治、历史、哲学、党史,他已无一不通。每天各大电视台的政经新闻,他从早看到晚,七点早间新闻,八点军事新闻,八点半海峡两岸,九点中国国际新闻……对于当天所发生的国际国内大大小小的事,他了如指掌。在政治导向影响经济发展的中国,陈德胜对政治和经济的全面了解,为企业调整大方向、开发新产品做足了功课,成功自然不在话下。
“营口辽河机械管件有限公司的产品是大而全,属高附加值,覆盖石油、化工、天然气、电力、供水、供暖、制药等驳杂领域;营口辽河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则专做石油、化工、天然气、电力等高端领域,特色产品管线钢和低温钢,其原材料和技术参数由意大利客户提供,与国际同步,在全国处领先地位;营口辽河特种装备有限公司专门研制如防爆球等特种产品;下一步准备与意大利客人合作的产品,是非常有前景的双相不锈钢,主要借助于他们的软件和技术,结合我们的生产能力和人力资源,相信定能迅速占领国内外市场……”
陈德胜一直是把目光放在高附加值、竞争力小的新产品上。那些别人没有能力到达的盲区,正是他成功的关键所在。
如何从“没念过什么书”变成今日的机械大王?如何踏入这个行业并成为行业翘楚?如何发现盲区并做得风生水起?个中历程,耐人寻味。
“最原始的梦想是有三间房,一挂马车,老婆孩子热炕头……”
1960年7月13日,陈德胜出生于当时还属营口管辖地区的海城西柳镇。
1968年,陈德胜上了小学。那时的他“夏天打草喂猪,冬天拣粪烧火”,俨然一个壮劳力。二两粮、四人帮、文化大革命,都赶上了,学工、学农、学军,全学到了,却连“拼音、算盘也没学过”。无所事事的陈德胜和其他同学天天观看斗老师、斗四类分子,连着好几年没上过课。但他记住了毛主席的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给了他无穷的智慧,“我没什么文化,厂子是靠实践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的。”
1975年,陈德胜和当时很多孩子一样,“因为家穷,辍学了”。
在小队做了几年大劳力后,1978年,陈德胜参了军,在吉林省梅河口市海龙81395部队服兵役,度过了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五年。
抓歹徒,抗洪抢险,救火,支农……他样样突出,当兵第二年就被提拔为班长,将一个小团队管理得有声有色。在这五年里,他坚定的信念和诚恳处事的人格魅力得以养成,“勤劳、勇敢、智慧”的成功三板斧得以升华,邓小平改革开放的理论在他的脑子里扎下了根。
复员之后,他应邀来到营口打拼,从司机做到供销科科长,凭着“腿脚勤快、诚实可信、见多识广”的优势成为领导的爱将。“别人买不来的原材料我能买来,别人销不出去的产品我能销出去,凭的就是一颗诚挚的心。”陈德胜的名字里有个“德”字,极其推崇“以德兴家,以德报国”的他,不仅说话办事离不开它,而且拟下“以品德求信誉,以品质求发展,团结产生力量,和谐产生兴旺”的企业口号,为孙子取的名字里也有“德”字。看来这一生,他与“德”是结下不解之缘了。
对于梦想的超跃,陈德胜的感慨很令人吃惊,他用了“悲哀”两个字。“当时那个年代的人思想很愚昧,有很好的契机不懂得去把握,只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和小富即安。如果那时有更多人去行动,中国现在会发展得更快。”这段评论实际上已超出了个人的小我,而把问题放在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背景上。这也正说明了陈德胜目光宏远、看什么事情都从不拘泥于一般人目之所及的层面。正是凭借于此,才有了他下一步的飞跃和日后的高瞻远瞩。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要摸索市场需求,生产社会发展的必需品……”
“今天请你来,是希望你能出任厂长一职。”
“现在厂子里七大姑八大姨,裙带关系混乱,像蛀虫一样蚕食企业,这样的厂长我没法干!”
“那要怎么样你才能干?”
“通过别的渠道。”
“什么渠道?”
“承包。”
“好,那就承包。”
这是1998年营口辽河机械管件有限公司前身破产时,领导班子与陈德胜的一段对话模拟。
就这样,陈德胜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劝阻,东挪西凑了50万元,在三个竞标者中脱颖而出,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那时工厂院里的草有一人高;工厂依法破产,欠银行贷款、工人工资、材料欠款等共计400多万元;工厂原来生产的是压力熔器,市场份额本来就很小,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十分不景气,根本就没有什么订单……陈德胜无疑扛下了一个缺米少粮、无柴无灶的烂摊子。如何理清头绪、恢复生产、走出困境,很多人都在盯着他。
陈德胜首先召集全厂工人开会,灌输“人要有超前意识,要长远发展才能在市场上生存、赢得市场”的先进理念,接着明确责任制,引入鼓励、奖励制度,再聘请优秀的技术、管理人员,为厂子注入新鲜血液,引发工人们的危机意识并成功激发出他们的积极性……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工人的工作态度和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的转变。
“安内”成功之后,陈德胜开始亲自带队寻找口粮。用自己的诚意和产品打动客户;不惜冒风险启动“客户试用”方案;因为技术指标不明确造成产品质量不过关,在客户索赔的时候,用索赔与换货双管齐下的方式赢得客户的信任……点子层出不穷,但过程异常艰难。在这期间,陈德胜还根据市场变化,将原来低附加值的产品转向高附加值的管件,引进设备,进行模具改造,不断进行技术改革,终于赢来了第一轮来之不易的成功。
三年之后,厂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陈德胜清偿了那400多万元的欠款,并不断加薪,使工人工资在同行业内遥遥领先。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转变,工作热情极其饱满,全厂上下团结一心,年利润不断刷新。这个结果多么令人欣慰和感慨!
在这其中,建立了营口辽河重工机械有限公司,陈德胜的市场预见性和盲区扫测能力不能不提。将原厂干了几十年的老产品换成工人们从未接触过的新产品,源于他对国家发展情况的及时了解,得出“电力、石油、化工、天然气,是社会发展的必需品,是消耗品而非饱和品,是高附加值的产品,能带来更大利润”的正确结论,进而制定出一系列措施,开拓对他们而言尚属空白的市场。“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要摸索市场需求,生产社会发展的必需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陈德胜总结道。
“头脑必须灵活,选项必须独特,如果我去做家电行业,很快便会被挤死……”
今天北京地铁每站一个的防爆球,是陈德胜聘请科研所工程师独家研制的。中国成功申请到奥运会举办权以及历届奥运会发生的恐怖爆炸事件给了他灵感。
前文所提到的防爆罐,系由瑞典研制生产,出口到我国的卖价是20多万欧元。而陈德胜的防爆球,不仅在技术上比瑞典先进、处置爆炸物品的安全性大大增强,而且仅售20多万元人民币。整整相差十倍之多。
陈德胜的市场预测能力又一次为他创造了财富。
当然,仅凭市场预测能力是不够的。将目光瞄向极少数人甚至无人开拓的领域,是他的成功秘笈。“头脑必须灵活,选项必须独特,如果我去做家电行业,很快便会被挤死”。陈德胜深谙投资市场空白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大胆与智慧,创新力和盲区透视力,是他赖以成功的核心因素。
关于未来,陈德胜已无所谓目标,只是出于一份责任心,为国家,为社会,为员工,为亲人,继续干下去。
为了回报社会,陈德胜拿出大量的钱捐助养老院、学校、修路,像扶助贫困家庭学子、赞助学校电脑等,更是数不胜数。
这些,成为他现在奋斗的原动力。
我们期待着他和他的工厂能够探索更多的未知领域,希望更多创业者了解他的商业感觉和市场行动能力,为自己的梦想插上翅膀,像陈德胜那样,飞跃,并最终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