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朋,男,生于1978年12月,副高级工程师,现任国网营口供电公司检修公司二次检修六班班长。他坚守生产岗位21年,一直保持严谨务实、高度负责的精神,书写着情系电网默默奉献的华彩乐章。
扎根基层 奉献无悔青春
他所从事的二次检修是一项技术要求高,严谨细致的工作,他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全身心忘我地投入工作当中。20多年来,他从一名普通的员工、技术员,成长为一名高级工程师、专业班长,认识他的人无不为他的成长和担当竖起大拇指。二次检修专业承担着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神圣使命,随着营口电网跨越式发展,专业的范围、责任加大,任务更加艰巨。面对电网发展出现的新技术、新装置、新情况、新方式,他自加压力,勤奋学习。在专业上,他对新技术、新知识,孜孜不倦的努力钻研,勤奋学习,业务精湛;在业务上,他爱岗敬业,作风严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他以一颗赤子之心,向组织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出色完成了营口电网第一座220千伏智能化变电站、营口地区最复杂变电站220kV熊岳变的综合自动化改造工作,配合鲅鱼圈热电厂投运多条220kV线路工程以及两座220千伏常规变电站和16座66千伏变电站的验收调试验收工作等多个营口供电公司重点、重大工程。他急用户之所急,应忠旺铝材的请求为其变电站进行验收,连续奋战60余天提前完成变电站验收工作,确保了营口市重点工程的及时投产。
工作中,他一直坚持学习不放松,常常自我加压,勇攀高峰。2013年北海220kV智能化变电站的新建工程是营口供电公司当年的重点工程项目,该站也是营口地区首座220kV智能化变电站。崔朋带领二次检修六班充分抓住难得的学习实践和提高班组综合素质的机会,主动请缨承担了工程的调试、验收任务。面对着时间紧、任务重、技术新、标准高、要求严、工期短等现实问题,崔朋和他的班组成员不等不靠、不畏困难,提早入场现场勘查,切合实际地制定了工作计划和工程周期,以科学的态度制定出现场试验工作方针和现场安全管理方法,创新提出了“施工危险点控制管理制度”,并根据工程要求制定出详细、周密、可靠的试验方法。他倡导并提出了结合二次检修专业特点,实行全过程的现场工程管理。这些都为智能变电站新建工程顺利投运起到了在技术上的保障作用。另外,在220kV蓝东变保护程序升级过程中,由于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和过硬的专业技术,他及时发现了多种型号装置保护程序存在的问题和欠缺,并立刻着手研究原理、查找资料、核对数据,与厂家的技术人员一起修改了程序,使其保护装置处于正确良好的运行状态,保证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处理问题不过夜。最近的一次是,2018年一个寒冷的冬夜,“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惊醒了正在熟睡的他,值班调度人员告知变电站发生线路跳闸事故,导致用户停电,需要立即恢复,否则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崔朋用凉水洗把脸驱走困倦,立刻赶到事故现场,经过两个多小时争分夺秒的细致检查,终于找到了事故原因并恢复了送电。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温暖的家中,还没睡上一个小时,他又得起床去上班,投入到下一个紧张的工作任务中。二十年来,他始终保持电话二十四小时不关机,时刻准备应急抢修,经常通宵达旦连续工作在抢修一线,但他无怨无悔,而这还只是他工作的一小部分。
二十年来,他参加抢修作业700多次,大型作业200多次,处理一般缺陷2000多项,安全巡视变电站400余次,确保了营口地区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压实责任 守住安全生产底线
他深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狠抓安全生产的力度不减、标准不降、要求不放松。他针对班组成员的实际情况,重点加强了专业安全知识和现场工作实际相结合的培训,以现场专业工作的安全需要作为培训主题,强化专业安全技能。他提出“以安全规章制度为根本,共筑安全生产三道防线。
一是计划周密:班前会班长带领班员交代工作任务,针对现场危险源点进行梳理,认真做好危险点分析和预控工作;查阅工作地点历史记录,对之前出现过的安全问题和违章行为进行预防和杜绝;提前一天检查工作所需仪器仪表及个人工器具,确保万无一失;事故应急预案提前制定完善。
二是过程管控:开工前再次针对现场危险点及工作任务进行交待,并进行考问;作业过程中时刻保持警惕,不三心二意,保证到达工作地点后迅速、安全的完成个人任务;工作过程中落实安全监督制度,保证每人工作过程都有人监督,出现违章行为及时制止;工作结束,再次检查,现场恢复,不留安全隐患。
三是总结分析:班后会讲评当日工作的安全情况,对违章的行为和表现进行检查、讨论、评估,并做好工作记录;班组实施试验质量管理卡、作业指导书制度,整理归档,同时存入继电保护管理系统,以方便日后查询。在他工作的22年里,他以及所带领的班组从未发生过安全生产事故。
执着创新 诠释新时代工匠精神
2018年4月,在高坎66千伏变电站定期试验中,二次检修六班正在使用“多功能试验夹具”进行专业试验,这是崔朋的一项发明成果。目前国网220千伏变电站的常规断路器和刀闸等一次设备需要进行高压、继电等专业试验。试验时需要检修人员配合,将试验线接在距离地面3米以上的接线板上。这种情况下必须要用斗臂车进行高空作业,影响了试验效率,并且登高作业安全性低,有坠落危险。该多功能试验夹具具有长度可变、操作简单、夹持牢固的优点,使人员可以在地面时间试验夹线操作,将高空作业转化为地面作业,提高作业安全,提高试验效率。通过实际应用近一年时间为公司节约资金31.2万元,提高了变电站验收试验效率,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该成果在2018年获得了辽宁省质量协会QC成果而等奖,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
变电站10kV开关柜内安装的电流互感器在验收时需要做多种试验。由于开关柜内部空间狭小,内部光线昏暗,视野受限,不能准确、迅速的找到需要夹取的螺栓。为解决此工作中的诸多问题,他带领QC小组成员反复实践操作,最终成功研制了“10kV电流互感器试验夹具”,保证了夹线过程的快速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每次试验可节省时间1.5小时,每完成一个变电站的验收试验至少为公司争创效益1万余元。该成果在2018年获得了辽宁省质量协会QC成果一等奖,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
多年来,他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0项,获科技成果12项,发表专业论文18篇。他带领的QC小组被辽宁省质量协会评为“二〇一八辽宁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多项成果已在实际生产工作中应用,并确定良好的效果。崔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辽宁电网系统工匠精神。
传艺带徒 发展薪火相传
崔朋作为国网公司专家,坚决贯彻执行国网营口供电公司实施的“人才强企”战略,充分发挥人才及骨干带头作用、切实解决技术方面难题;开展系列的导师带徒实践活动,为二次检修室开展的技术研修、技术攻关、技能创新做出重大贡献。他不但自己学得精,更是积极带领班组和徒弟共同进步。在班组开展“微讲堂”活动中,他每一期都认真备课,仔细讲解,结合实际编撰适宜易懂的培训内容,将自己多年积攒下的经验和主动自学的知识,都毫不保留传授下去。除了自己授课,还积极鼓励年轻人之间相互学习和指导,开展“每日一题”活动,让班组的学习气氛更加浓厚,提高班组的整体素质。他精湛的技艺、高尚的品德,让其他部门的同志都慕名而来,每次他都热情接待、无私解说,直到对方学懂弄通。
梅花香自苦寒来。崔朋的实干精神和骄人的成绩赢得了组织的肯定和同事们的赞誉,他先后荣获国网营口供电公司“优秀班组长”、“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崔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那一摞摞闪闪发光的荣誉证书,凝聚了他辛勤的汗水,也铸就了他亮丽的人生。他将无愧于所获的荣誉和成绩,并将以此为新的起点,以崭新的姿态投入工作中,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电力事业发展添光增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