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搜索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个人信用 >个人信用
王媛同志诚信事迹材料
来源:
发布日期:2019-06-19 15:46:21
专栏:个人信用

王媛她出生在美丽的岫岩,年龄37周岁,大山养育出了她朴实的性格,她一直都是一位开朗、积极向上的青年,干起工作雷厉风行。

2008年以来王媛一直在营口兴达塑料有限公司二车间做一名园织机档车工人,她每天很辛苦、却很认真的工作着,和同事之间团结友爱,对老师傅非常尊敬,她就像是邻家大姐一样是个热心肠的人。她是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为了不耽误工作两个孩子很小就送去了幼儿园。每位妈妈都想和自己的孩子能够在一起的时间长一点,但她为了赶工期不得不放弃和孩子在一起的快乐时间,她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她的归队带给了她的工友们工作的动力。记得有一次天下着大雨又是为了赶工期加班到很晚,因为车间工作时是不带手机的,办工室的同事们也下班了没人接电话,当天晚上她的最小的宝宝生病了,孩子们的爸爸来了电话找她,因为小宝发烧烧的很高,首先她爱人是没打扰她的,实在是孩子高烧不退迷迷糊糊中总是喊妈妈这才急的没办法找她,由于没有带手机她不知道这个情况,所以就没有回家,她爱人一个人在家照顾孩子,就这样高烧一直也没有退下来,由于不放心大宝一个人在家,于是她爱人就带着大宝抱着小宝去了急诊,天公不作美刚刚停了一会的雨又下起来了,终于她爱人带着小宝来到医院,在医生的一系列检查下还好小宝没有什么大问题上,医生给小宝用过药在护士的照料下小宝逐渐的睡着了,大宝陪在小宝的身边在急诊室的小床上睡着了,加完班的她准备回家时翻看了自己的手机发现无数个未接来电都是孩子爸爸的电话,她知道一定是有事发生了,要不然孩子爸爸不能这样急,于由她回了电话,电话那头不知说了什么只见她慌忙跑出去,问她去哪里她说小宝上医院了,她得去那里。但我们工作的地方在工业园区里白天都没什么车更别说晚上了,接我们的班车还没有到,她已经等不急了,对于我们来说时间没有过去多久,但是对于孩子的妈妈来说时间是煎熬的,她等不下去了,于是背起自己的包跑出去,准备跑到医院去。虽说我们这个城市不大,但想陡走跑过去还是有点远的,更别说外边还下着小雨,我们一起把她拉住,在大家的劝说下她等来了公司的通勤车,把她送到了医院的急诊处,当她赶到医院的时候看见孩子们睡在小床上,爸爸趴在床边也睡着了。听到声音爸爸醒来了,告诉她孩子的病人情,没有太大问题,烧也退了。在更坏之前赶到了医院这个是值得庆幸的。对于她这样不顾家和孩子的工作她爱人是理解的,他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责备她。得到了丈夫的支持王媛心里很高兴。

她工作兢兢业业,她刚来厂时,什么都不会经常会出笑话,她为了不让人看不起为了赶上她的工友们,每天都在钻研业务,一天下来衣服上几乎都是油黑乎乎的,她几乎没有休息日,虚心向有经验的师傅请教不断学习,就这样日复一日她把圆织机上的大大小小的问题都弄明白了,这样的她在工友心中的地位逐渐上升都笑称她为小小师傅,她也很热心的回答朋友们的一切问题。现在的她业务熟练没有什么问题能难倒她。大山养育出的孩子不怕苦和累在她身上能完全表现出来,每个女性都是爱美的,但我们的工作就是每天对着圆机器围着机器左转右转的,上班就换上工服,漂亮的衣服都没有时间穿,早上化好的妆从进了车间就不知道被什么时候弄脏的手摸的像个大花脸,每每这个时候工友们都会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哈哈大笑,这个时候的她和她的工友们都像个孩子。只有笑一笑才能忘记工作的苦和累。她是一个勤快的人,她总是抢着干脏活累活,总觉得自己是位大力士,不论干什么都不会去麻烦别人,因为她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为了让工友们能够多休息一会,她都会在别人还休息时偷偷摸摸的把能干的都干了。头几年企业效益好,客户经常要货都是急的,为了赶进度她带领工友们加班加点如期把客户的订单完成,这个时候的她就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早上上班孩子们还没起床,下班回家时孩子们已经睡下了,回到家只能看看睡着了的孩子们。这样做她已经习惯了,直到有一次孩子们问“妈妈,你什么时候能在家陪陪我们呀!”这时候的她心情是矛盾,这边想陪孩子们,那边工作又不能丢。她也有了小心情会对我们讲。这时候我们这些工友们就会相互打气。调节好心情继续工作。她节假日几乎不休息,给车间工人树立了榜样,带动了工友们工作的积极性。工作时的她特别认真从她手里织出的产品几乎没有瑕疵,为了让企业的产品能更好她也会不定时的向工友们学习请教,她的这份干劲带动了同是圆织机的员工都在暗暗加把劲都不想成为那个织布织的最不好的那一个。

每天正常上班下班,一直都是按部就班的,布织的一直都挺好,但她逐渐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每天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可是织出来的成品却很少,而且生产成本却很高产品的销售价格还不能不变,这样我们的产品的利润就比同行少了一大块,于是她每天对着机器就是琢磨,向维修人员请教、向同行咨询,同事都不理解,都笑她说把活干好就行呗干啥非得捣鼓这些?她充耳不闻,她回到家里吃饭也吃不香还是在琢磨这个事,从投料、拌料、热合、拉丝再到织布这一道道工序都进行了反复研究,只有对织布环节进行改造才行,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实践和操作中终于总结出来改进织布机器设备的方法就是给机器提速,方案想出来了怎么才能实施呢?这个方案没有给领导看就怕改造成本太大领导会不采纳,但是公司领导是一位思想开放,勇于创新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人。在一次领导下到车间查看时正好路过她所在的机台上,领导问她“你这个机台出的布一直都非常好,在这方面我不担心,我听说你有能提速的方法?可以讲讲”就这样她把自己想好的提义向领导讲了出来,领导听后觉得这个方法可行,领导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他立即招集各部门领导开会研究为机器变装,让它们都能提速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这样我们的产品在价格上就更有优势。经过研究和讨论最后领导决定实施这个方案。刚开始只改了一两台,改造完成后这两台机器开始上岗,经过几天的观察,产量明显增加许多。领导把需要改造的机器都完成了华丽的变身。这样算下来每个月产量提高了近50吨,这样机器的改造不仅提高了产品产量也节省了人力,从而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她是个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活的人,非常勤奋不怕苦和累,她还用业余时间和车间部分工人将车间的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进行分类摆放,避免货品被随意堆放影响通道而且即节省了查找货品胡时间起到了安全生产的作用,每次一有新员工进来时,她还主动帮助新员工熟悉园织机的操作流程,手把手的教,至到学会为止,新员工都非常感谢她,有的想请她吃饭她都一一拒绝了,所以都叫她小王师傅,她对工资待遇从来不计较,有时领导要给她奖励她却说二车间的工作是大家做的要奖励就奖励二车间全体员工吧!对于客户的刁钻要求她经常会和车间主任研究织布的工艺、颜色、密度等,不同的客户对产品有着不同的要求,基本都达到了客户满意。她也会在如何使产品配方达到最合理使用原材料的范围也能生产出达到用户满意的产品和拉丝工人一起探讨,这样的她在企业受到了单位领导的表扬,得到了同事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