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搜索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行业信用 >行业信用
市司法局:擦亮“清风政务窗口”金字招牌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6-25 07:59:43
专栏:行业信用

营商环境好不好,政务服务是“晴雨表”。市司法局全力推进“清风窗口”创建,创新探索实施服务新举措,从“马上就办”到“一次办好”,实现态度到效能的转变,让政务新风吹进群众心坎里。

法律援助服务申请究竟需要多长时间?流程能不能再精简,手续还能不能再减少?市司法局党组成员走进法律援助中心服务大厅,以群众角度体验法律服务事项的办理流程,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换取群众的“最佳体验”。

“我们通过走流程的方式切身感受群众办事的便利程度,能深刻感受到清风窗口创建以来,在流程精简等方面的变化,接下来将再进行整改,做到让群众少跑路,甚至不跑路。”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苑开深说。

严肃实行首问负责制,从群众问询到事项办结首问负责人必须清楚掌握。编制并及时对外发布《办事不找关系指南》,明确20大类、37小项的高频事项,违规禁办事项清单列举9种禁办情形,10项容缺受理事项,从根本上杜绝“门好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的发生。在清风窗口创建过程中,全市司法行政机关聚焦制度化建设,健全完善公开承诺制、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考核评议制,扎紧扎密制度的笼子,建立了长期管用的制度约束体系。

为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市公证处经过充分调研,在参照省内其他公证处做法和成型经验的基础上,筹建、安装、绿色通道办证室,已经投入使用。为现役军人、老弱病残孕等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服务对象以及需要特别处理的申请事项,采取优先办理,并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主动开展延时办、错峰办、上门办等人性化服务。市法律援助中心则聚焦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帮扶,凡涉及讨薪、工伤索赔、群体性纠纷等事项的,实行“三优”服务,即: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并对案件全程监督以保证办案质量,让弱势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

群众利益无小事,热线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12348”法律热线与“12345”热线整合以来,采用“7天×8小时”工作模式。来电必接、未接回访、不满意再访、定期通报,一项项具体措施的实行确保了群众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截至5月末,今年共接听热线2280件,满意率98%以上。

“始终坚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热线的工作标准,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法律咨询服务”。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科科长李凯说。

为进一步提升清风窗口建设成效,市司法局积极打造网络服务平台集成。网络平台融合“12348辽宁法网”、微信公众号于一体,目前,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人民调解已入驻“辽宁法网12348”。

“群众像逛淘宝一样,通过网络学法律、请律师、核公证、求法援、寻鉴定、找调解、查考试。让群众进一个门、一条线、一个网,就能享受全方位的法律服务,真正实现法律服务一站通。”李凯向记者介绍。

此外,推进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融合发展,“一次受理、三台通行”,做到简单问题及时网络回复,对事实不清问题复杂的采用电话回访,依然存在疑问的实行当面咨询。

目前,市公证处3号民事窗口获评“营口市民服务中心清风窗口”,市法援中心7号法律咨询窗口获评“营口市民服务中心红旗窗口”,多名工作人员获评“红旗标兵”“服务之星”,“清风政务窗口”创建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