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委宣传部发出在全市开展抗击疫情群众性文艺作品创作的倡议,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文艺志愿者、群众文化团队纷纷积极响应,用文艺作品凝聚战“疫”力量,讴歌我市在疫情防护、科普宣传、医护大爱、人情关怀等方面的优秀做法和感人事迹,打响抗击疫情的“文艺阻击战”。
营口新闻传媒中心主持人录制的系列诗朗诵“为武汉发声”,率先在营口手机台播发,迅速掀起了“声音”的热浪。截至目前,中心共录制赞颂抗击疫情一线勇士们的原创诗歌30多首。
营口新闻传媒中心副主任、副总编辑杨帆介绍说:“疫情面前,营口传媒中心主播们纷纷请战,用好声音为武汉助力,为战“疫”发声。20多天过去了,主播在演播室、直播间要完成当天的新闻、访谈、直播、连线这些报道任务,与此同时又要加班加点地录制和播发大量作品。包括诗歌、散文等,这些朗诵作品的发表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有很多媒体纷纷转载我们的音频作品。在紧要关头,我们用好声音为武汉助力、加油。”
各县(市)区、文艺团体和文艺爱好者也创作了抗疫公益歌曲——《我们不孤单》《平凡不平凡》《无畏英雄》《握紧我们的手》《兄弟别怕》;手绘漫画作品《早点回家》,京韵大鼓《送瘟神》,京东大鼓《情满人间》等作品。这些作品被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新华社客户端、新浪等平台选中刊播,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辽河》杂志迅速面向全国征集广大人民共同抗击疫情、讴歌白衣战士及各条战线抗击疫情英雄事迹的文学作品,在《营口日报》连续推出“抗击疫情 文学助力”原创专版。今年第3期《辽河》杂志专门出版“抗击疫情”专号和校园作文大赛增刊,并制作成营口新闻传媒中心《有声文学工作室》音频作品进行展示。《辽河》杂志还联合市教育局、团市委,举办了“我为祖国加油”校园作文大赛,截至目前,两大征文已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部分国外的来稿7000多篇,《输液管里,是祖国的泪在滴》《捉妖记》等作品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诗歌网等转载,单篇点击量达百万以上。
市文联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曲艺、诗歌、散文、摄影、绘画、书法、楹联等文艺形式普及防疫常识、为抗击疫情鼓劲加油。营口摄影家协会会员李国影拍摄的作品《营口市公共设施维护中心医疗垃圾管理所职工奋战在防控疫情第一线》被央视元宵晚会采用。营口书法家协会号召会员每人录制五到十分钟公益书法讲座短片,开展文艺抗“疫”书法公益讲堂活动;美术家协会正在征集会员美术作品,进行义卖。市文联与市文明办联合推出抗“疫”情宣传海报,市美协赵秉泉老先生创作了20多幅国画作品,其中11幅已经用于抗疫宣传。截至目前,我市共收到新创作文艺作品近10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