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搜索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行业信用 >行业信用
营口大石桥警方破获重大网络诈骗案,402人被骗70多万,9人被抓!
来源:
发布日期:2020-10-26 10:41:46
专栏:行业信用

近日,大石桥市公安局石桥派出所破获涉案金额70余万元的系列电信网络诈骗案,成功打掉一个在网络平台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诱骗应聘者线上线下缴纳各类“入职费用”的犯罪团伙,一举抓获9名犯罪嫌疑人。

u=386631981,1336868872&fm=173&app=49&f=JPEG.jpg

网络平台频现“肥差”,交钱后却人去楼空

2020年9月23日,家住沈阳的李先生、刘先生在“58同城”网看到一则“汽车配件企业招聘安保人员”的帖子,二人在网络平台投递个人简历后,接到了一位自称为客服人员的董姓女子的来电,电话中董姓女子向李先生、刘先生介绍了“远大汽车配件”公司安保工作的相关要求,丰厚的薪酬及福利待遇让李、刘二人怦然心动,他们立即与董姓女子达成一致意见,决定到该企业位于大石桥市的“人事接待处”进行面谈。

尽管该企业的“人事接待处”设在另一座城市,不禁令人生地不熟的二人有些顾虑,但他们还是怀揣着对于未来职场的憧憬,如约乘火车来到了大石桥。尚未出站,企业的专属司机乔某便打电话告知,专车早已在站外等候。得知居然有专车接送员工,二人心中的顾虑也逐渐被打消。在乘坐专车到达“人事接待处”后,二人见到了之前与他们电话沟通的董姓女子和“企业高层”之一的宁姓男子。宁姓男子向李、刘二人热情地介绍了相关情况,在会议室里,一幅幅“企业文化海报”以及宿舍、餐厅、员工休息室的图片让二人再一次心动不已,一致认为这就是他们期待的理想工作,于是毫不迟疑的与宁姓男子签订了相关合同文件,并交纳了办理入职相关手续(照相、体检、员工保险等)费用共计2000余元,然后按照要求返回家中等待正式入职通知。

然而,李先生和刘先生返回沈阳苦苦等待多日,企业方却一直了无音讯,直到二人尝试拨打电话及通过微信与董姓女子进行联系,才发现对方手机号码已成了空号,微信也被对方拉黑。二人惊愕之余上网寻找当时看到的“招聘广告”,竟发现也已消失。这时,他们才意识到自己中了坏人的圈套。在家人的提醒下,二人向警方报了案。

同一时间,大石桥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先后接到了省内各地数十个报警电话,电话中报案人描述自己的被骗经历与李、刘二人大同小异,招聘企业的名头各式各样,有的叫“XX汽贸”,有的叫“XX安保”,结果都是在面试交纳各种“费用”后,联系方式统统被拉黑,准备去“人事接待处”当面理论时,却发现早已人去楼空。

循线追踪抽丝剥茧,“三窟狡兔”一朝落网

频发的报案引起了大石桥市公安局党组的高度重视,副局长曲绪伦亲自指挥,由石桥派出所副所长林川牵头,抽调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网安等警种部门密切配合,迅速对相关案情进行串并调查,很快确定,此系列案件是以宁某为首的一个“专业”的电信网络诈骗团伙所为为尽快破案,副所长林川带领专案组成员放弃了国庆中秋长假休息,夜以继日展开走访调查。专案组成员首先对宁某在大石桥某小区开设的“人事接待处”进行调查。然而,狡猾的嫌疑人为逃避打击,逃跑前早已将实施诈骗的“办公场所”清理了,除了一堆零散于房间各处的办公桌椅外,并未留下任何明显的线索。身具多年刑侦工作经验的林川意识到,这个犯罪团伙如此彻底消除犯罪线索的做法,说明绝不是第一次作案。专案组通过地毯式搜索,最终在一处垃圾桶中找到了一张尚可识别出部分文字的复印件,其中信息涉及到嫌疑人宁某曾在营口鲅鱼圈注册过一家名为“博森人力资源”的公司。

在获取到这条重要信息后,副所长林川立即指派警长陈明俊带人赶往鲅鱼圈桃花潭路金座D区的公司注册地点。然而,专案组调查后发现,这家公司如同宁某在大石桥开设的“人事接待处”一般,也早已人去楼空。为避免打草惊蛇,民警便以开设公司需要租赁门市为由,在周边商户中进行了暗访。通过走访得知,该门市虽然已清空锁门,但是原租赁人宁某的租期尚未结束,而且还与周边某医院来往频繁。专案组人员立即赶往该医院,通过当地警方及工商部门配合调查,以及在医院调出的相关体检记录,民警发现,仅在鲅鱼圈区就有90余人上当受骗,涉案金额近20万元。

虽然犯罪嫌疑人宁某在鲅鱼圈开设的“博森人力资源”公司人去楼空,但其以5万元资金注册的公司信息登记表明,该公司由宁某和马某英两名股东共同出资成立。通过这个关键线索,专案组民警在网安等部门的大力协助下,迅速展开网上研判。随着层层迷雾被剥开,一个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犯罪团伙网络终于浮出水面。

10月14日,专案组在确定了该团伙行踪后,长途奔袭200余公里,在大连瓦房店市炮台镇某居民区将犯罪嫌疑人宁某(男,40岁,大连市金州区人)、马某英(女,44岁,海城市人)、乔某超(男,27岁,吉林榆树人)、王某(男,23岁,内蒙古人)、陈某楠(男,25岁,吉林榆树人)、张某生(男,25岁,吉林榆树人)、张某潇(男,25岁,吉林榆树人)、金某维(男,25岁,吉林榆树人)、董某静(女,30岁,吉林榆树人)等9人一举抓获。经连夜突击审讯,犯罪嫌疑人宁某及其同伙对其通过“58同城”等网上平台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对应聘者实施线上线下诈骗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专案组查明,宁某并非初犯,早在2016年就曾因参与诈骗等违法犯罪被大连警方打击处理。2020年6月份,他看到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后企业复工复产是可乘之机,便再次萌生了这个一本万利的“发财”念头,开始联系了曾经“合作”过的马某静等人,陆续在省内各地频繁“踩点”,由宁某负责寻找门市,马某静负责“出纳”,另有两人假扮公司经理,甚至派专人扮演公司专车司机。他们规定,由“经理”各自发展接打客服电话、与被骗者面谈的“业务员”,“开单”当日就可以进行“提成”;行骗成功后,各类纸质文件及电子文档当日销毁;每到一处新的行骗地点,原来使用的手机号码全部废弃再启用新的号码,以此逃避警方侦查和受骗人追讨。

经初步统计,今年6月以来,该犯罪团伙先后在营口鲅鱼圈、大石桥,鞍山海城,大连瓦房店等地开设企业“人事招待处”,行骗400余起,涉案金额70余万元。其中被骗群众从20岁到59岁不等。在实施诈骗时,宁某及其团伙人员“见人下菜碟”,从应聘者的衣着服饰等分析其经济状况,捕捉被骗对象的心理弱点,千方百计掏空对方的腰包。实施诈骗后,为躲避警方视线及被骗对象追讨,立即转移到下一个提前踩好点的城市故技重施。

天网恢恢大案告破,教训深刻令人深思

在所有402名被骗对象中,有一位海城籍的孙先生在缴纳“入职费”后再次回到被骗地鲅鱼圈,要求犯罪嫌疑人宁某返还其“入职费”。究其原因在于其妻子李女士偶然来桥时巧遇市局刑侦大队在火车站广场进行反诈宣传,在得知丈夫只身面试并缴纳了近2000元的“入职费”,光是三项体检(血常规、尿常规、测血压)就收取“体检费”500元时,结合在反诈传单上看到的有关电信诈骗知识,立即意识到丈夫遭遇了诈骗。在妻子反复催促下,孙先生第二天便返回鲅鱼圈,向宁某等人索要其之前缴纳超出正常范畴的费用,宁某见孙先生态度十分坚决,不得不将1800余元返还。在得知宁某等人落网的消息后,孙先生一方面庆幸自己听从妻子劝诫挣脱了骗子的圈套,另一方面感谢公安机关的反诈宣传令其及时止损。

然而,其他被骗对象并没有孙先生的“运气”。其中一名即将毕业的在校大学生通过微信催促宁某返还其“费用”时,被犯罪嫌疑人百般嘲弄。骗子公开说:你太天真了,我骗的就是你!专案组民警在与该大学生联系时得知,其家庭条件不是太好,本来想在课余兼份职,却没想到被骗去了2000多元。

当下各类电信网络诈骗越来越“精准”和“专业”,让人防不胜防。常见的诸如“杀猪盘”“杀鸟盘”“杀鱼盘”等各类电信诈骗案件,涉案体量大、个案损失大、追损挽损难度大。为应对此类案情发生,公安机关不断总结各类案例,通过发布公安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印制防诈宣传单等形式,不断向广大市民宣传最新防骗知识,希望广大市民朋友能够积极投入到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中来,为识破骗子的各种伎俩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