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一直以来就是食品安全建设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校园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更关系到地区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现就营口地区当前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
一、基本情况
营口地区的学校(含托幼机构)共计788家,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对象主要为四个方向,分别为配餐企业、学校食堂、校外饭店(含外卖)及校内外商店。营口市区及大石桥市分别有别6家配餐企业为学校供餐,其中市内2家,大石桥市4家,市内的一家配餐企业通过了国家的HACCP质量体系认证,其它配餐企业正准备开展相关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剩余的小学及初中、高中基本以学校食堂为主要供餐方式、高中及大学有校内商店,大学存在着校外饭店(含外卖店)、校内外商店供餐的情况。通过我们多年的监管,配餐企业及学校食堂已经实现了明厨亮灶率100%的目标,并且食堂是学校最基础的就餐地点。教育部门、市场部门各负其责,食品安全责任包括陪餐制度、培训制度、留样制度等各项制度落实比较到位,索证索票、大宗商品采购电子台账全面施行,食品安全各个环节把控严格,同时接受社会的管理和监督,因此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性是最高的。校外饭店(外卖店)多以小型餐馆为主。我市主要是理工大学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大学的大学生存在在校外饭店就餐或点外卖的情况,校外饭店(外卖店)主要是快餐及学生小吃,多开在学校附近,经营许可,卫生环境、食品供货渠道、食品操作规范程度、行业人员的从业资格、健康状况、个人卫生等方面相对难以得到保证,从而容易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校内外商店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是“问题食品”,包括三无产品以及食品保质期等问题。我市只有高中及大学存在校内的商店,而且学校比较重视食品安全工作,能够定时清查保质期、食品摆放等问题。但一些农村地方的校外商店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五毛”零食,食品存放不当,傍品牌的伪劣食品、食品质期已过仍在销售等问题。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主体复杂多变。校园食品经营主体复杂多变,以我市某高校为例,这所高校的食堂共有三个,分别由两家承包企业进行承包管理。食品经营公司承包食堂后以档口的形式进行招商,由于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及招商而来的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比较差,这就造成了在日常的监管中总能发现比较低级的问题反复出现,并且这个档口的经营者流动性较大,可能刚参加完食品安全培训,刚培养一点食品安全意识就因为种种原因不在经营,换来的新商户还得重新再来,因此存在着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二)经营主体存在着超范围经营的问题。我们在对校园食堂的检查中发现校园食堂存在着超出许可的经营范围从事食品经营活动的行为。以我市某食堂为例,根据相关规定的要求,学校食堂只能经营热食类制售,可是在早餐供应会有一些自制凉拌菜、经营自制果汁或水果捞等情况。
(三)经营者素质良莠不齐。校园食品经营人员素质两级分化。一般情况下,校园食堂经营者具备一定的食品安全意识,有较高的业务素养,对从业者进行岗前审核及培训,经营场所设置必要专间(原料库、消洗间等),加工区区划明细(生熟区等),设施配备完善(清洗池、冰箱、消毒柜)。而其招商的档口经营者、校外小餐饮店及网络餐饮店经营者对食品安全责任意识缺乏,极易造成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三、意见建议
(一)加强食品许可准入关。我们要与市审批局加强业务沟通与协调。先期审批局要按照《行政许可法》和《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要求,重点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设备布局、清洗消毒、冷藏冷冻和食品留样等项目的审查力度。后期由审批局及市场监管部门共同对食堂等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核查,并将现场核查结果核准一致后,由行政审批部门发放食品经营许可证。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实现审批与监管的高度衔接,也保证了食品经营许权威性。同时,在学校食堂的许可审批中,应该更加的细化,在经营项目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非热食类项目。
(二)加强学校食堂的日常监管。我们在学校食堂的监管中发现,我们的监管人员的数量存在不足的情况,这样极大制约着我们的监管工作,随着各地执法队的成立,学校食堂的监管工作也可以交由执法队来实现监管与执法。同时在监管过程中我们应该重点突出,严查原料采购与贮存、进货查验记录、加工制作、清洗消毒、食品留样等环节,做好进货来源索证索票工作,要求进货时必须提供供货单位主体资格证明、质量合格证明、进货凭证等相关资料,做好源头管控。
(三)加强学校食品安全抽检。以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为契机,将高风险食品原料及食品、复用餐饮具和供餐单位配送食品列为重点抽检对象,及时向社会公布监督检查和抽检结果。对供餐食品抽检不合格的,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处理,并向社会公开。
(四)加强学校食品从业者的培训。我们应该把校园食品从业者的培训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部署。定期组织校园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培训,在培训后要增加考试内容,并将考试成绩反馈给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建议对考试成绩不合格的人员调离食品相关岗位。同时要求各学校要把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当作一项日常工作来做,每个月搞一次培训,每学期搞一次考核,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增强学校食品从业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与规范操作水平。
(五)加强好的做法的推广。我们在对学校食堂的检查中发现,我市一些地区的学校自办食堂雇佣一部分学生家长来食堂工作,这种做法我们认为非常好,通过这种方式既解决了少量的就业问题,最主要的是更好的实现了学生家长对学校食品安全的监管,有利于提升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水平。同时还有部门学校在学校校长陪餐制的基础上开展定期的学生家长陪餐制度。这些好的做法,我们将与教育部门进行合作,推广这些好的做法,进一步提升我市学校食品安全整体水平,杜绝学校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六)加强社会共治。对学校食品安全的监管只是依靠几个执法人员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首先是政府对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视。政府应该重视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加大对学校食品安全的投入,运用高科技手段实现对学校食品安全的时时监控。其次是行政机关的协作机制。负责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各行政机关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密切协作,实现学校食品监管到位。最后是要发动社会力量进行监管。全社会的共同监管一定要包括食品安全协管员的介入、通过手机APP实现时时观看功能的全社会共同监管。只有实现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学校食品安全才能真正做到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