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部署,严格执行省市有关加强“两高”项目准入管理具体要求,切实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审批,市行政审批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闻令而动、击鼓催征,持之以恒锚定高质量发展,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出台一系列管控意见,明确一系列审批权限,提出一系列把关要求,完善一系列保障措施。
——注重“管”的系统性,出台一系列管控意见
“两高”项目是“双碳”工作的硬骨头。任由“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将直接影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要啃下“两高”项目这块硬骨头,必须全方位谋划,全口径摸排,系统性管控。
1月26日,下发了《关于停止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审批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对正在审批的项目进行全面摸排,对涉及高耗能高排放的项目全部停止审批。
2月18日,下发了《关于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审批有关规定的通知》,通知中进一步明确了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范围以及从严审批的有关规定。
3月末,起草了《关于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审批管理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两高”项目行业范围、审批权限、审批要求和审批环节。目前已征求各相关部门意见、公众意见,正在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和合法性审查程序,下一步计划按程序报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待通过后下发执行。
——把握“收”的关键性,明确一系列审批权限
在盲目上马“两高”项目方面,一些县区有着强烈的冲动性,置能评、环评于不顾,呈现出大上、快上、抢上、乱上、瞒上的势头,给高质量发展和“双碳”工作造成非常被动的局面。要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的势头,必须应收尽收,用市级的刀削县区的把。
上收节能审查(能评)权限,从源头上加强能源消费管理。除省级权限外,全市所有项目能评审批权限全部上收至市行政审批局行使,县(市)区、园区不再行使此项权限。目前,此项工作已全面落实到位。
上收部分项目环评审批权限,从源头上有效防范环境风险。按照省生态环境厅2021版环评审批目录,将涉及“两高”的重点行业项目环评审批(除省级权限外)全部上收至市行政审批局实施,各县(市)区、园区不再审批,目前已经落实到位。
——突出“严”的主基调,提出一系列把关要求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要打赢这场硬仗,完成这场大考,在“两高”项目审批管理方面,必须全面从严,坚决把控立项、能评、环评审批关。
严把立项审批关。一是严格新建、扩建“两高”项目审批,对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属于限制类或淘汰类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核准或备案。二是严禁以技术改造等名义新建、扩建限制类或淘汰类的“两高”项目。对设备选型不符合要求的技术改造项目坚决不予审批、核准或备案。
严把能评审批关。一是“两高”行业项目必须符合节能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政策;项目用能分析应客观准确、方法科学、结论准确;节能措施应合理可行。二是新建高耗能项目单位产品(产值)能耗、煤耗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用能、用煤设备达到一级能效标准。三是实行区域节能评估的地区“两高”项目一律列入负面清单管理,不得简化或豁免。
严把环评审批关。一是建设项目类型及其选址、布局、规模等不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定规划及规划环评的一律不批。二是所在区域环境质量未达到国家或者地方环境质量标准,且建设项目拟采取的措施不能满足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管理要求,无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来源的项目一律不批。三是对生态环境污染严重,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无法确保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或者未采取必要措施预防和控制生态破坏的项目一律不批。四是未针对原有污染和生态破坏提出有效防治措施的技术改造项目,特别是属于限制类的技术改造项目增加污染物排放的一律不批。
——强化“实”的硬举措,完善一系列保障机制
注重“管”,把握“收”,突出“严”,落脚点在于强化“实”。要管得牢、收得紧、严得到位,必须以实打实的硬举措完善“两高”项目管理保障机制。
利用中介机构开展能耗评估。计划通过招标方式引进一家具备专业资质和能力的中介机构,入驻市行政审批局现场办公,面向全市企业提供咨询辅导服务,帮助企业计算项目能耗,并辅助市行政审批局对项目能耗进行复核,避免个别企业出现因技术力量不足导致填报信息有误或故意规避审批的问题。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推进中,预计9月份完成招标并入驻市行政审批局现场办公。
推行“一网通办”、市县联办。鉴于“两高”项目能评、环评部分审批权限上收,不再计入全链条,打破市县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的情况。要求各地区审批部门落实首问负责制,依托网上审批平台,为项目单位提供业务咨询、网办指导、联系上下级审批部门受理、申请材料和批复文件双向邮寄等全过程服务,杜绝出现审批部门推诿拒绝、企业“两头跑”导致审批进度缓慢等问题。
提升全地区审批系统业务能力。计划开展一次全地区审批系统相关审批业务集中培训,重点集中在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审批。
完善审管衔接机制。各级行政审批部门及时将项目立项(含能耗信息)及能评、环评等批复情况推送至同级行业主管部门,确保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到位,确保各项审批发挥有效作用。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市行政审批局将始终牢记初心使命、站稳人民立场,始终站在经济发展最前列、营商环境最前沿,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展现担当,为营口走在全省现代化建设前列贡献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