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市民政局紧盯全市创城工作要求,紧密结合 自身职能和工作任务,细化任务分工,明确完成时限,责任 到人、措施到底、严查实督,确保民政领域创城工作取得实 效。一、全力救助,提升社会救急难效能 市民政局按照“先救助、后查询”的原则,对遭遇突发 性、临时性、紧迫性的困难群众及时实施临时救助。建立健 全“救急难”快速响应机制,依托“12345”社会救助服务热线,畅通困难群众的救助渠道,打通县区及相关部门救助联 动机制。充分运用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国救助管 理机构信息互通共享,完善救助管理信息体系,利用人像识 别、网络比对、异地协查等手段,遏制骗取救助行为,提升 受助者回家几率。创建“急诊救助”模式,遇到急难问题先 临时救助,再开展救助站救助或给予专项救助。市救助管理 站实施 24 小时救助服务,对商场、车站、公园等地开展巡查, 构建从接收到送返的全闭环模式。年初以来,投入 722 万元 资金,累计临时救助 15,196 人。 二、村规民约,引导社会公序良俗 以党建为引领,以村规民约为主线,结合换届工作,指 导城乡社区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的修订工作。注重将基 本规则与突出特色、教育引导与规范制约、制定公约与构建 公序良俗“三个结合”,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市 现已修订完成村民公约 644 个、居民公约 184 个,实现全市 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全覆盖。 三、地名文化,彰显城市历史底蕴 组织相关编纂人员历时 5 个多月搜集资料、认真编写完 成《营口地名志》初稿,共采集词条近 2300 条,形成文字稿 近 460 万字,突出区划地名在彰显城市历史、地理方面的重 要价值。积极开展“传承、保护地名文化,留住乡愁记忆” 提升地名文化品质行动,向省厅报送红色盖州杨运镇、大石桥吕王村 2 个优秀地名故事,西炮台海报作品 1 个,老边烈 士陵园短视频 1 个,彰显地方的历史底蕴,展现百年港城的 风貌。两年来,共投入 50 余万元用于维修倾斜、破损标志路 牌 2000 余块,为群众安全出行创造一个规范有序畅通的道路 交通环境,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四、专项行动,助老解困求实效 深入开展“走进困难家庭 倾情解忧暖心”专项行动,推 动全市 434 名民政干部走访全市 66,579 户困难家庭,共发现 问题 1,001 个,已全部解决,实现全体民政干部、全部困难家 庭“两个全覆盖”。以专项行动为契机,整合链接资源,面向 各县区年满 60 周岁城市低保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和分散 供养城市特困老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投入 140 万元向 每名符合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条件的老年人派发一张老年 人福利卡,服务对象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有关服务内容,进 一步提升老人收获感和幸福感。 五、惠民殡葬,节地安葬彰显文明 积极宣传殡葬相关法规和惠民政策,推广节地生态安 葬;在农村地区设立海葬代办点,制作宣传展板 200 余块, 让节地生态安葬理念深入人心。先后 2 次提高骨灰海葬补贴 标准,为每户补贴 760 元;依托海葬公祭活动,为海葬丧户 免费提供鲜花、乘车(船)及海葬礼仪全流程“一站式”陪 同服务,今年已举办海葬 3 次,216 份骨灰洒向大海。深化落实惠民殡葬服务政策,殡仪馆为 138 户低保户提供减免丧 葬费服务,合计减免费用 15.83 万元。五台山公墓为低保户 免费安葬 7 盔,新建 100 盔墓穴,充分发挥公益性公墓兜底 惠民作用。 六、三社联动,全力回应群众需求 引导全市社区普遍建立居民群众提出需求、社区组织开 发设计、社会组织竞争承接、社工团队执行实施、相关各方 监督评估的联动机制,选定 23 个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实验示范 单位和 4 个“三社联动”试点社区组织,确定 12 个社区作为 省、市“三社联动”联系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 项目奖励、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引导社区、社会组织、社 区志愿者积极参与居家养老、文化体育、社会救助等领域服 务。截至目前,全市社区社会组织达到 886 家,社区备案 531 家。社区文化体育健身休闲场所覆盖率达到 100%,城市社区 综合服务设施覆盖达到 98%以上,为社会和谐发展,文明城 市创建贡献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