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搜索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行业信用 >行业信用
优秀!营口自贸法庭案例入选最高院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3-01 10:12:49
专栏:行业信用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选编(二)》,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口片区法庭《强队伍 提质效 稳保障 打造新时代一流专业化法庭》案例入选。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关于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决策部署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推动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发布后,各级人民法院深刻把握人民法庭处于服务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第一线与守护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辩证统一关系,切实加强人民法庭建设,提升基层司法水平,在人民法庭党建队建、人员管理、考核机制、建设保障等方面,总结提炼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最高人民法院按照系统观念、法治思想、强基导向要求,以“三个服务”“三个便于”“三个优化”为标准,围绕“加强人民法庭自身建设”的主题,从不同层级法院、不同类型人民法庭中选编了25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以期为各地人民法庭加强自身建设提供示范和借鉴。


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第22号

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口片区人民法庭主要审理涉自贸区营口片区一审民商事案件(不含知识产权及涉外案件)。法庭自成立以来,锚定“上台阶、创一流”目标,全面加强队伍管理、考核机制和保障机制建设,着力打造新时代一流专业化法庭,为辽宁自贸区营口片区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合理设置机构,强化队伍建设

根据法庭职责特点设立审判事务中心、立案事务中心、送达保全中心和综合办公室,在明确部门职责的基础上加强合作联动,共同保障法庭工作顺利进行。按照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1+1+1”模式组建审判团队,充分发挥合力作用。建立《案件节点责任制》,细化审判工作流程,明确节点责任,严格流程时限。以员额制和人员分类管理为基础明确权责,以审判权运行机制、办案责任制为约束有效落实司法责任制。注重打造专业化法庭和专家型法官,积极参与辽宁高院“审、学、研”工作,与政府、高校共同开展司法研究和业务学习。严格落实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随机抽选,全面考查候选人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行和专业素养,打造专业法官、专家陪审、专家咨询“三专合一”审理机制,全面提升审判质效。两年来员额法官年人均结案超1000件,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300件,人民调解员调解案件近2000件。

二、完善岗位职责,多层次科学量化考核

实行法院、法庭双重人员管理机制,以院为主,以庭为辅。精设岗、细定责,不遗漏岗位职责,不闲置人力资源。科学设置考核标准,建立多层次考核机制,定期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部门考核与个人考核相对照,主责主业考核与辅助工作考核相辅相成。完善考核内容,全面评价工作绩效,将办案数量、质量效率、政治效果及社会效果等一般性考核内容以外的创新思路、创新试验、创新成果、指导调解、诉源治理、营商环境等内容纳入考核。出台《自贸区法庭绩效考核办法》《法官绩效考核办法》,以审判质效为指引,以量化业绩分数评价工作成效、工作作风、司法能力,激励审判团队积极推进办案数量、质量,提高办案效率与效果。定期评估分析审判运行态势,集中开展案件评查,与流程管理、动态监控共同发挥评估、监控、引导、激励功能。2020年,自贸区法庭受理各类案件5528件,结案5279件,一审服判息诉率高达96.84%,改发率仅为0.31%。其中适用小额速裁程序审结2449件,案件平均审理期限不到20天。

三、完善物资保障,积极推进新时代法庭建设

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夯实基础设施,改善办案条件,大力升级法庭软硬件设施,完成3个标准化审判法庭及立案大厅、电子数据中心、9个办公室、1个小型会议室的建设工作,购置满足日常审判和工作需要的安检、电脑等办公设备。打造 “一站式”诉讼服务平台,设置接待答疑、立案导诉、信息查询、诉调对接中心等司法服务工作室。依托辽宁智慧法院办案平台,全面实现案件全流程动态实时监控。信息化管理,随机分案,从源头上隔绝人为因素操纵办案,降低发生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的风险。大力推行裁判文书上网、庭审网络视频直播,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2021年以来庭审直播率超过50%,文书上网达300余件。加强经费保障,逐步提高聘用人员工资和公出补贴,不断提升从优待警水平。持续资金投入,计划2022年对法庭设施设备进行全面升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