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孙江宇报道 日前,记者从市工信局了解到,去年,我市新增民营企业12257户,民营经济贡献税收收入141.2亿元,同比增长2.8%,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的78.5%。
“目前,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中最具活力板块。”市工信局民营经济促进科科长张天虹说。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向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问题精准发力,推动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2021年初,我市印发《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确定106项改革目录清单,市场监管、审批、税务等各部门加强业务协同,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目前,我市已建立“一窗综合受理、内部同步审批、一个窗口出件”的审批工作机制,梳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600多项,前置要件清单3000多项。企业投资项目从项目备案或核准到取得施工许可证,已缩减至最长48个工作日、最短10个工作日。
民营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我市创建“营商之家”服务平台,明确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对重点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实施“全覆盖、无盲区”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妥善办理企业诉求,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我市还全面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落实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提供免费公告渠道。为切实改善我市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全市33家银行机构进驻“金小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发布金融产品157项,扩大信用贷款、无还本续贷业务规模。
我市连续多年把“小升规”工作列入市政府“重强抓”绩效考核指标,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引导企业做精主业,加大研发力度,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2021年,我市实现“小升规”73户,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户,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15户,为“专精特新”企业兑现奖励资金200万元。
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两个健康”45条意见和55条新政,历史首次设立1亿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建立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营口模式。我市还成立了市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确定每年11月1日为“营口民营企业家日”,开展政策大讲堂、企业家座谈会等活动,推出一批具有我市特色的实际举措,为构建规范有序、活力充足的民营经济发展生态提供全方位支持。
目前,我市民营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1%,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8.5%,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占全市就业人数85%以上,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