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丛焕宇
在本溪满族自治县碱厂镇,只要一提起李永全的名字,知道他的人个个都会竖起大拇指。这不仅因为李永全是碱厂镇尽人皆知的“饲料大王”,更因为李永全还是个出了名的“欠条老板”。这些年来,他家的欠条已经成沓成摞,金额远远超过200万元,但李永全从来没有一次主动催过欠款的人,他常挂在嘴边一句口头禅:“不急,等你有钱了再说吧。”
李永全是土生土长的碱厂镇桦皮峪村人,1984年,他不满20岁便开始寻求改变命运的道路。1998年,他开始经营饲料产业,如今已成为碱厂镇尽人皆知的“饲料大王”。作为一名先富起来的农民典范,过上好日子的李永全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带动村民共同富裕上。
碱厂镇桦皮峪村共有1000多口人,土里刨食只能保证农民的温饱,要想让腰包鼓起来,想过上富裕的好日子,生产方式亟须转变。多年来走街串巷推销饲料,李永全悟出一个道理——发展养殖业是一条既能改善自家的经济条件,又能帮助乡亲致富的出路,可谓一举两得。说干就干,为了方便养殖户买饲料,李永全将自家的饲料行开在碱厂镇的东街。店面并不起眼,但是在这条街上却打出了名气。养殖户告诉记者,大多数养殖户都是冲着李永全的好名声来的,来他店里赊饲料,李永全从来就没有说过“不”字。还有不少养殖户的猪舍都是李永全帮着盖起来的。
很多不了解实情的人,会认为李永全从不追债是因为不差钱。事实上,李永全只是舍得在父老乡亲身上花钱,对自己和家人却近乎苛刻。2018年,李永全的儿子买了一处新房,从银行贷款15万元,每月需还房贷1000元。儿子跟他要钱还贷,李永全说啥也没同意。他对儿子说:“钱要是给你了,养殖户的饲料款就会减少,必然会影响到养殖户发展生产。”
不仅对家人抠门,李永全对自己也格外吝啬。在别人眼里,这个“欠条老板”一定是富甲一方,吃香的喝辣的,可饲料行经营21年来,房屋至今也没有装修过。李永全夫妻俩就对付着蜗居在饲料行二楼的小房间里。
李永全说:“养殖户有的刚创业,有的生猪还没有出栏,我怎么忍心去催欠款。资金无法回笼,进一车饲料需要十万八万元的,我也拿不出来,就挨个亲朋好友处拆兑凑齐。但看到父老乡亲都富起来了,我心里还是高兴的。”
李永全尽心尽力帮村民发展养殖业,已使300多户农民实现了增收致富。为了尽最大努力帮助村民,2007年,李永全又在饲料行楼上开了个小电器行卖家电,初衷就是给大家伙行个方便,“本儿来本儿走,不赚钱”。遇到困难的,李永全还要倒贴一二百元。
李永全说:“能帮助别人,成就别人,咱这辈子就没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