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高质量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无形资产。近日,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印发《关于开展市场主体信用提升行动支持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从实施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信用培育、推动全流程信用重塑、试点全链条信用合规建设、深化信用监管创新、落实包容审慎监管等方面推出5个方面17条优化信用监管服务举措,推动构建信用监管长效机制。
“在信用服务方面,市场监管部门的惠企举措将进一步升级,从此前的事后‘失信修复’,延伸到事前的‘避免失信’。”成都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引导市场主体诚信守法,将在市场准入、风险示警的第一时间主动对市场主体开展诚信宣传和提示提醒,引导企业深植诚信理念,规范市场行为,及时调整“航向”,推动自我约束,夯实市场主体诚信守法第一责任人意识。
此外,《实施方案》还明确,要探索建立信用合规机制,引导企业开展信用合规建设,既标注“红线”,更指明“路标”。据了解,市场监管部门将率先在登记事项监管、公示信息监管等监管领域开展信用合规建设试点,梳理市场主体合规建设指导清单,编制市场主体合规建设工作指引,标明行政处罚等失信风险“红线”,提示信用合规建设要点,主动服务企业开展信用合规建设,引导市场主体以守法合规为导向建立信用合规内控机制,有效规避失信风险,提升主动合规能力。
“相当于是给市场主体圈出了重点,知法才能更好地守法,而对于监管部门来说,监管也有了更明确的方向,从‘事后处罚’变为‘事前提醒’,提升监管质效。”该负责人说,在市场主体准入后,将通过大数据监测等方式及时掌握市场主体信用状况,科学评估市场主体风险。同时,对信用合规建设状况较好、信用风险低或未触发风险预警的市场主体优先采用非现场监管方式,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形成“合规引导、守规激励、分类监管”的管理闭环。
此外,给予新设市场主体一年“观察期”、歇业市场主体“宽容期”和首次违法市场主体“缓冲带”等包容审慎监管方式,也将助力企业“轻装上阵”,推动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