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商务厅日前召开了“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狠抓工作落实动员会议。为贯彻落实全省“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会议精神,该部门提出了处理紧急和重要事项不隔天、细化责任分工、狠抓工作落实的督办考核三大举措。此前,我省沈阳等地和一些干部,也先后推出了“马上就办”工作要求,深入推动干部作风转变。
现在,在营商环境建设过程中,群众和企业反映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吃拿卡要的腐败少了,但变相的刁难多了;办事靠关系人情的干扰少了,但不作为现象突出了。造成老百姓办事难的原因极其复杂,但这当中有一条肯定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窗口单位、办事部门的公职人员自由操作空间太大,给了一些人推诿、久拖不决的借口,从而加重了老百姓的办事难。长此以往,埋单的必然是党群关系,受阻的必然是振兴步伐。
在这样的环境和形势下,喊出“马上就办”提倡的是一种工作精神、工作作风,强调的是工作实效,提高办事效率,少讲空话、狠抓落实,这与党的十八大以后狠抓作风建设、反对“四风”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推动“马上就办”,就是要引导督促各行各业工作人员尤其是党员干部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化解矛盾问题,为民谋利造福。
20多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针对一些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明确批示“从今天开始一周内办结”,要求各部门举一反三,“把从前石沉大海的批办件清理一下,应锲而不舍地要查办结果”。就此,“马上就办”成为当地干部群众的流行语,成为为群众办实事讲效率、抓落实的行动指南。新时代新起点,无论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还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优良服务作风的托举,让“事好办”成趋势,让“办好事”更普遍,正是新气象、新作为的直接检验。
“马上就办”容易理解,难在落实。如果没有制度保障,仅仅依靠个人自觉,就很难稳定持久。为此,需要健全责任制,针对不同行业、岗位、人员,量化细化任务,明确标准要求,列出进度时限,保证各方面、各环节有机衔接、密切配合,避免缺位、错位;落实问责制,切实解决不问不责或问而不责、问而轻责现象,不能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甚或举而不落,使失责推脱者不痛不痒;完善考评机制,考评主体不限于上级机关,还应增加人民群众在考评中的话语权,确保考评结果公开公平公正,并将考评结果与奖惩挂钩,与工作人员的职级晋升联系在一起。
实现“马上就办”的常态化、制度化,雷厉风行、高效保质完成工作的行为,就会受到普遍尊敬;推诿拖拉、半途而废的行为,则会受鄙视。在这样的氛围中,“马上就办”就会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追求。
本栏邮箱:pinglunbu333@sina.com
张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