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搜索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信用动态 >全省动态
大连经开区在国家级经开区年度综评中“三连升”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2-18 11:02:46
专栏:全省动态

       近日,商务部完成了2021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工作,正式公布了217家国家级经开区2020年度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名列全国第18位,较上一年度上升2名,位居东北地区国家级经开区第一,这已是大连经开区连续3年实现全国经开区排名跨越赶超。

  被誉为“神州第一开发区”的大连经开区是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是推动东北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深化开放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国家级新区大连金普新区的重要主战场。2020年初公布的2019年商务部对国家级经济开发区2018年综合发展水平考核结果排名,大连经开区以最终排名第29位进入全国经开区“第一梯队”,在东北地区国家级经开区中位居沈阳经开区和长春经开区之后。在去年商务部公布的这一排名中,大连经开区排名已大幅上升到了第20位。

  大连经开区在国家级经开区年度综评排名中实现“三连升”,原因之一是大连经开区近年来不断夯实产业基础,经济实力逐步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收效明显。大连经开区聚焦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五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巩固提升,2021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7.7%。克诺尔新工厂、日本电产、利勃海尔风电、斯凯孚三期等一批提升经济新动能项目开工或投产。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二位。SK海力士并购英特尔项目获批,大连经开区迎来集成电路发展的重大机遇。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华为超算中心、大商所主数据中心入驻,大连数谷、特来电、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华录数字能源北方产业基地等项目全面启动,全国首笔B2B平台数字人民币结算在经开区诞生。组建5G创新孵化中心,光洋高端装备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走在全省前列。全国首个全开放主城区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开通运营。达利凯普射频微波电容获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冰山工业制冷技术服务云平台获批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

  同时,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增强。大连经开区以招商引资为生命线,2021年,医诺生物研发中心、睿驰达新能源汽车、锦泽精密模具、希尔顿欢朋酒店等77个亿元以上项目签约,投资总额约675亿元;中传文化科技产业基地、信基V谷、小窑湾万达综合体、C立方文娱街区等61个亿元以上项目落地,投资总额约343亿元。2021年,大连经开区主要经济指标全线飘红: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5%,税收收入同比增长21.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1%,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615.4%,引进省外内资同比增长25%,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原因之二是不断强化创新能力,发展质量大幅提升。近年来,大连经开区大力开展科技企业梯度培育计划,2021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77家、瞪羚企业12家,科技发展支出同比增长15.9%。富生制药、科兴疫苗、科德数控、科利德光电子等4个项目获大连市“卡脖子”技术攻关项目支持。万春医药创新药物研发基地落户,与大连理工大学、鹏城实验室共建国内首个海洋智能装备评测与试验基地,中科院化物所绿色制氢及氢燃料电池、广州呼吸病研究院抗新冠病毒药物等一批项目落户,科德数控在上交所科创板成功上市,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原因之三是持续厚植发展沃土,环境质量全面改善。近年来,大连经开区聚焦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大力破解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深化“证照分离”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实现“容缺受理”“即来即办”“秒批秒办”“全程网办”。推出“金牌店小二”服务品牌,全力攻坚业务流程优化,审批承诺时限平均减少73.2%。现有存续市场主体6万余户,同比增长13.34%。聚焦绿色循环发展,在2020年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的基础上,2021年氢能示范公交线路正式开通,国创氢能、氢能产品研发中心、中石化加氢站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316天,基本形成了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绿色低碳发展方式,生态环境品质显著提升。

  下一步,大连经开区将充分发挥国家级经开区年度综评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以更大力度激发创新活力,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打造融通创新的引领标杆;以更大力度推进动能转换,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以更大力度全面深化改革,抓好“放管服”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等任务落地;更大力度落实国家战略,推进自贸试验区、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在“双高发展领跑年”中自加压力、勇挑重担,全力争取在国家级经开区年度综评中进一步争先进位,实现更高质量、更高速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