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焕宇
针对部分游客的不文明游园行为,北京市属公园目前正在研究制定“游园黑名单”制度,将对多次劝阻无效、破坏文物等行为较为恶劣的游客,采取一定的游园限制措施。
休闲散步,观光赏景,公园是个不错的场所。加之,近年来多数公园已采取了去围栏化的措施,无形中更方便了市民和游客的进出。然而,公园开放的大门打开了,形形色色的不文明现象也接踵而来。今年清明小长假,一组“樱花树上开满大妈”的图片就很是刺眼扎心。
近日,北京市属公园研究制定“游园黑名单”制度。公园管理方面对不文明游园行为的治理乏力终于上升为制度化零容忍。从普惠游客的角度着眼,拟推“游园黑名单”制度,有望让不文明行为减少,直至杜绝,这有理由让文明游园者充满期待。
不过,制止游客不文明行为,绝非一城一地制定的制度就能完全奏效,而需要全域联动,全行业联动,甚至全国联动,才能形成综治的合力。这是因为,在旅游成为时尚生活一部分的今天,游客到此一游的流动性、偶然性明显增大。倘若专靠一城一地制定的制度,势必存在局限性,难免会让制度威慑无法真正触及不文明游客其人。那么,显性的制度就难免会存在隐性的担忧,比如,不文明游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再到其他景点去,该如之奈何?
因此,要真正让“游园黑名单”制度起到实效,建立联动机制是最好的方法。这方面,原国家旅游局在2016年已经试验性启动过,曾将20名有不良记录的行为人列入了黑名单,事实证明,对规范游客文明出行确实起到了震慑作用。
相信互联网技术的便捷,会让“游园黑名单”制度走出地方、通向全国变得现实可行。也相信不久的将来,全国景区合下一盘棋,必然会让更多人感受到“游园黑名单”制度的威力,届时,不文明行为者就会望而却步,文明旅游随之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