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搜索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信用动态 >全市动态
【从新春号角看营口奋进】“四基地一中心”:新旧动能的转换场 产业升级的主阵地
来源:
发布日期:2019-06-05 15:09:05
专栏:全市动态

    产业升级,是中国制造业一直以来持续不断的话题。一路探索与尝试,2018年,我市整合现有资源、规划布局,在生态优先、保证高质量发展前提下,提出全力打造“四基地一中心”,即铝制产品产业基地、钢铁及镁制品深加工基地、石油化工基地、粮食食品饮料加工贸易基地以及物流和旅游中心,围绕四基地发展定位,精准施策,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钢板竟然可以薄到一张二代身份证的厚度,这样的设计极限在鞍钢股份鲅鱼圈钢铁分公司得以实现。日前,记者在鞍钢股份鲅鱼圈钢铁分公司了解到,1580毫米热轧带钢生产线一次性成功试制出1毫米厚极薄热轧带钢,产品厚度、板型、表面等各项质量指标均超预期水平,达到行业内常规热连轧技术领先水平。不仅在技术上有新突破,由于省去了冷轧工序,在生产成本上,每吨可节约400元。

  供货全球最大体位集装箱船、供货“华龙一号”、 供货亚洲最大铁路交通枢纽工程、供货2022年北京冬奥会竞赛场馆、助力港珠澳大桥建设、架起德国莱茵河大桥,近两年来,凭借技术领先和产品过硬,“鞍钢制造”领誉海内外。在国家工信部发布的《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公示》中,鞍钢股份鲅鱼圈钢铁分公司《钢铁厚板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榜上有名,再次入选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这也是国内首条智能制造示范、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示范的中厚板生产线。从绿色制造到制造绿色,近些来,鞍钢股份鲅鱼圈钢铁分公司的产品不断创新,市场不断扩展,生产理念也在更迭,成为国内钢铁行业的佼佼者。凭借每年超千万吨的精品钢生产能力,营口当之无愧的成为中国钢铁重镇。

  “重化”有喜也有痛,面对镁产业“粗放式”加工、污染严重的痛点,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展镁产业综合治理行动,淘汰镁产业落后产能、制定严格的镁制品企业复产环境治理标准,关停、整改,一次次亮剑,倒逼企业减排,产业重生。“脱去湿棉袄,穿上冲锋衣”,成为营口镁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比喻。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党的十九大报告已经为高质量发展明确了硬杠杠。依托“四基地一中心”建设,加速新旧动能转换,营口也正在打出建链补链、产业重塑、绿色布局、激发活力的组合拳。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全年铝制品、钢镁深加工、石化、粮油加工和食品饮品等产业产值分别达到137亿元、850亿元、245亿元和170亿元。

  以忠旺为龙头的铝制产品产业基地目前已经形成,高精铝、挤压型材、板带箔、轻量化汽车车厢等9个项目正在全线推进。市铝产业基地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陈哲表示,今年,将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进项目建设,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好“有的放矢”和“无中生有”两篇文章,即,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建设、建设项目抓投产,现有企业抓提升。结合我市现有铝产业企业发展情况,在招商引资上补齐产业链短板,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围绕忠旺这一龙头项目建链、补链、强链,上下游企业“大集聚”势头显现,我市的铝制产品产业基地正在孕育出更大的产业规模。

  曾以“轻纺城”闻名的营口,现在靠“重化”重塑传统实体经济形态。2017年9月,中元融通投资有限公司斥巨资启动中海石化公司DCC项目,年产700万吨DCC项目将通过国内外先进的加工工艺和设备,实现粗粮细作、吃干榨净、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同时带动仙人岛经济开发区下游产业的发展。中元融通的当家人张玉富曾表示,要通过中海石化这个传统产业的转型、动力切换和可持续发展,带动和释放仙人岛经济开发区产业地位和集聚效应,通过园区的引领,为区域经济发展赋能。

  近拥30万吨级原油码头,一批高端石化项目落地,让营口多年形成的石油板块更加坚实。

  “重化”凤凰涅槃,“轻旅”亮点频现。去年7月,“中俄粮食走廊”项目落户,以粮食、食品等优质资源为代表的多领域国际经贸合作,将为营口打开更广阔的产业空间。此外,中粮糖业、嘉里粮油、百威啤酒、可口可乐等食品饮品企业集聚也拉开了营口食品工业的发展框架,带动了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去年,营口入选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和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物流主体陡增2474户。树立“河海牵动、温泉支撑、山区崛起”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我市深采旅游资源富矿,温泉康养、海滨娱乐、商埠文化等旅游单元多点开花,2018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实现263.4亿元,旅游产业蛋糕越做越大。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传统产业升级。今年,我市将围绕构建“432”现代工业体系,实施高质量发展工业项目50个,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铝制品、钢镁深加工、石化、粮油加工和食品饮品产业产值突破1800亿元;编制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改造,促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实现先进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做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促进镁制品、汽保、农产品和物流、金融等产业相融合,推动单一业态向多业态演进,实现转型升级。加快国家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试点建设,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大力实施“旅游+”战略,推进旅游业提质增效,全年物流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突破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