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办事一站式、议事有场所、活动有空间、设备有保障”全覆盖,形成社区治理新格局。
一是机制保障,推动工作有序开展。确定各县(市)区民政局局长为社区服务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局长为直接责任人。建立包括“牵头负责制、报告推进制、推进例会制、提示通报制”在内的社区服务重点工作推进机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牵头部门主动抓、协同部门配合抓的工作合力。截至目前,已建成社区服务社会化试点57个,申请福彩公益金资助城乡社区站和服务中心项目建设17个。
二是典型示范,以载体实现带动引领。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工作的参与率及知晓率,开发出22个特色服务载体。目前,振华社区的“托管看护”、新腾达社区的社区公共服务“AB岗”、惠安社区的“名校学子假期讲堂”、鑫海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便民大集、红星社区的“温馨社区营造”、石桥社区的“居民跳蚤市场”、山水文苑社区的“让幸福来敲门”等品牌服务已成为全市社区服务的标杆。
三是引进志愿者,增强社区服务活力。对接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美好公益基金会,探索建立 “时间银行”、“爱心储蓄”等社区服务激励机制,让志愿者走进社区、走进家庭,为居民提供助老、助洁、助餐、助浴、助行等服务。目前全市已有726支志愿服务团队、6.6万志愿者投入到社区服务之中,各社区普遍拥有3—5支志愿者队伍,实现社区服务工作由“坐等上门求助”向“主动下街帮扶”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