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搜索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信用动态 >全市动态
赋能老字号 再掀“新国潮”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7-05 09:40:21
专栏:全市动态

                       

初夏时节,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在辽河老街散发着独特的气质,古老而又青春。一家悬挂着“老世兴银楼”匾额的沿街商铺,汇聚了“商气”和“文气”,共同拉动整条商业街的人气。

如同去北京吃全聚德,去南京逛夫子庙,去天津品尝“狗不理”……凡是来营口辽河老街的游客,也有机会到此一过“关外上海”“一锭炉银”的眼瘾。这间承载着历史与回忆的“辽宁老字号”,开辟出300余平方米的老世兴传统工艺技艺博物馆,珍藏着许多传世作品、老工具、老物件。“老世兴”荣归故里,不仅充当着展示营口城市风情和文化的重要打卡地,也在文化消费的时代剧变中重新自定义。

近年来,一些百年老店因各种原因没能与时俱进,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了避免老字号被新品牌淹没,也为了盘活沉寂多年的辽河老街品牌,还原当年繁华的业态,营口市委、市政府早在辽河老街修缮完成之初,广泛甄选能够将载体提升与产业焕新紧密结合的最佳人选,创新赋能“老原新”,推动老字号企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经济占比历史性突破81%的民企再一次进入“跨界发展”的视野。

凭借在本地珠宝行业内的领先地位,以及多年跟随“世兴”第三代工艺传承人唐延奎学习金银制作技艺的经历,已经拥有天隆珠宝、营口萃华金店两家品牌的张震宇,从市政府相关部门手中郑重接过了“世兴”文化遗产传承的接力棒。老字号重焕新生,继承保留文化遗存而又不再“倚老卖老”。老世兴银楼挖掘商业元素——塑造IP、传承非遗、将传统手工技艺融入生活美学……民营企业在政策环境的支持下再现活力,文化加持让自带情怀标签的老字号走上崛起之路。

营口改造升级老字号思路清晰:将本身已成为活化典籍的文化产业与民营资本结合,不仅保留了“金字招牌”的良好商誉,为城市留住记忆,更能加大老字号保护力度,激发创新活力,对本地经济增长也有着特殊的意义。

营口长期以来对民营企业家的深情厚爱,让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在新时代大放异彩。设立“民营企业家日”,围绕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举办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营商大会,对民营企业家实行“精神奖励”和“物质表彰”等一系列举措,换来了民营企业家的情怀兑现。

为了让老世兴传统工艺技艺博物馆的存在更有意义,张震宇与文化顾问王文戈辗转沈阳、山西、苏州、杭州、成都、南京、云南等地寻“宝”,前后出资700余万元建设老世兴传统工艺技艺博物馆,目的只有一个——“让想重拾历史记忆和感受营口传统工艺文化底蕴的人,有一个与历史时空对话的机会。”

作为商人,张震宇更理智地认清:“金字招牌不等同于免死金牌,保护发展老字号必须得有新思路”。如今,他将商业注入“文化内核”,打造半浮雕工艺大龙邮票、“长宜子孙”炉银、旧时瓦当、铜镜等一系列带有浓重营口地方特色的白银器物,目标群体对准“新国潮”消费主力军。

营口民营企业家精神在传承中历久弥坚。百余年前薄如蝉翼的金银手工技艺没有丢,錾锤下的大千世界情韵犹在。一百多年的风云变幻,“世兴”没有人去楼空,反而让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金银制作技艺重新“翻红”,多次登陆央级媒体平台,在网络直播间邂逅年轻知音。老街的潮头文化和民族手工业文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被更多人看见。

锻造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不必“舍近求远”,营口支持那些走正道、谋发展、书写传奇的本地民营企业,助力它们在市场大潮中打拼搏击,并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