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搜索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信用动态 >全市动态
“兵支书”扎根乡村30年 当好乡村振兴“领头羊”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8-05 09:18:26
专栏:全市动态
                       

养绒山羊、种中草药,兴乡村游,这“一荤一素一游”串起了辽宁省盖州市小石棚乡毡帽峪村的致富产业生态圈。30年来,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毡帽峪村,从泥土路换成柏油路,从种玉米到种药材,从无人问津到乡村旅游打卡地,家家户户致富有产、腰包有钱。30年间,一茬又一茬年轻人出去了又回来了,唯有一个人从部队退伍后就一直在这扎下了根,他就是带领乡亲致富的“兵支书”曲财绪。

“一年卖两茬,一茬收入二三十万,挺好。”存栏600余只绒山羊的苗廷思现如今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养羊大户,每年60余万元的纯利润让他成为村里最先富起来的“关键少数”。

几年前,苗廷思还是漫山放养的粗放养羊,养殖规模上不来,羊也不上膘,一年到头累够呛,也挣不到几个钱。看着养羊产业受累不讨好,很多村民都缩手缩脚,止步不前。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曲财绪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凭借多年养羊经验,当起了“经纪人”引导村民搞菜羊、种羊、绒山羊等分类养殖,转身又成了“募资人”多方争取资金建羊场。羊场建好了,他再把羊场转包给村里的养羊大户,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调动了养殖户的积极性,还保护了青山植被,一举多得。“咱村570户中,有接近370户是养绒山羊,存栏量接近2万只,年产值接近一千四五百万。”谈到绒山羊养殖,曲财绪打开了话匣子。

毡帽峪村的绒山羊养殖产业历史悠久、远近闻名,这里出产的杨系绒山羊,羊羔一落地就有人抢着要,每只价格不低于3万元。曲财绪带领乡亲们念“羊”经、发“羊”财的同时,还将发展的眼光盯在了中草药种植领域,让绿水青山的馈赠直接变现。

再过3个月,村民杨雪梅家的苍术就进入了采收期,这几天她正忙着组织人手在地里除草。照当前的收购价格,她家这两亩地苍术的产值将是过去种玉米的几十倍。“上面籽儿出钱,底下根儿出钱,照今年夏天这个行情,我家两亩地能卖十四五万。”杨雪梅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苍术喜植沙土地,群山环绕,昼夜温差大的毡帽峪村正适合其生长。经常上山采药的杨雪梅大胆将苍术引入田间试种,效果不错,她也成为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钱大家赚,如今,杨雪梅已经成为村里中草药种植的技术大拿,经常在村委会搭建的讲台上,为大伙儿传授种植经验。她告诉记者,领着别人干有一种说不出的荣誉感,心里更有奔头。

产业发展快,致富路更宽。在“能人”的带动下,毡帽峪村越来越多的村民从观望到行动,全村中草药种植面积达80余亩,产值达500余万元。

村看村,户看户,发展产业要调动群众积极性,选好“示范者”很重要。当了30余年村党总支书记的曲财绪深谙其道,他说,这就和带兵打仗一样,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致富能人就是先锋,要保护好他们示范引领的积极性,给他们施展身手的舞台。“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能人的带动作用,哪些产业效益高就引导老百姓发展哪些产业,让他们少走弯路直奔小康。”曲财绪告诉记者。

退伍多年,曲财绪仍然保持做事干脆、雷厉风行的军人本色,修路、建桥、改善村容村貌……获评国家级森林乡村和省级美丽乡村后,他又开始了发展乡村旅游,扩展致富产业的新征程。建观光园、办农家乐,一批又一批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给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这让曲财绪格外欣喜。“发展的蓝图已经在我心里,奔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我们还需加倍努力。”曲财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