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及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我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202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中共营口市委宣传部于9月7日起将陆续组织召开“营口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推进绿色生态发展、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进展,讲好营口故事,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十年光阴 只争朝夕
十年,奋楫笃行
十年,真抓实干
营口市激发改革开放动力活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2019年我市获评“中国(区域)最具有投资营商价值城市”
2017年底至2021年底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数
由236864户增长至27万户以上
同比增长15.8%
民营经济持续蓬勃发展
2021年全市非公经济占比超过81%
发布会上,营口市营商环境建设局、营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营口市司法局、营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营口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就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进行发布。
据营口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迟程介绍,近年来,营口市营商环境建设局精准对标“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总要求,不断优化全市营商环境。
一、聚焦“办事方便”,着力深化改革,利商惠商的政务环境加速构建。通过制定印发优化营口市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深入推进“放管服”等多项改革举措,目前,市本级建设6.5万平方米政务服务中心,入驻部门53个,设办事窗口150个。全市一般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办结;一般不动产登记3个工作日办结,比省要求缩短2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过程最长不超过58个工作日,比省要求缩短2个工作日;医保异地就医实现即时结算。
二、聚焦“法治良好”,树立鲜明导向,尊商护商的法治环境日趋完善。出台落实《营口市优化营商环境十条禁令》等纪律约束,推进政法系统教育整顿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三、聚焦“成本竞争力强”,激发市场活力,兴商富商的市场环境巩固发展。我市从2017年至今,除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市会议,研究部署营商环境建设工作。2018年至今先后出台《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目前,“金小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注册企业16837家,实现放款119亿元。新冠疫情以来,为企业执行暂缓电费约2.7亿元,降低用电成本3.75亿元。
四、聚焦“生态宜居”,推动全域共建,安商留商的社会环境持续向好。统筹建设营商环境主题景观小品10余处,加强媒体宣传,厚植营商环境建设的文化底蕴。2021年铁腕查处影响和破坏营商环境问题30起。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工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提高,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7.5%,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50%。营口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城市。
下一步,营口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将统筹各级各部门全面推动营商环境建设持续优化,重点抓好思想建设、改革深化、工作落实、服务优化、舆论宣传五方面工作,坚守“人人都是营商环境 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的思想自觉,形成“上下统筹、区域联动”的改革合力、“立竿见影、务实高效”的工作常态、“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理念和“全城共建、全域共享”的宣传氛围。
营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栾勇对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解读。近年来,营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职能融合、改革提速、监管提效”的目标导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保障。
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市场准入更加便捷。
积极推进“先照后证”“证照分离”等改革重点任务。实现“三十二证合一”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累计惠及企业10余万户。目前,我市“证照分离”改革实现改革地域、改革事项“两个全覆盖”。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名称自主申报等便利化改革趋于成熟。11个高频许可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其他业务电子化办理占全部业务数量60%以上;开通“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一体化系统”平台,实现市场监管领域相关事项一次办。
二、加强行政执法,市场秩序更加规范。
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牵头全市相关部门梳理编制《营口市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依托辽宁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制定抽查检查计划,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重点对市场准入和退出、产业发展等领域文件进行清理。同时,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涉企收费监督检查、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清理规范等工作。
三、健全工作机制,市场监管更加完善
严格落实涉企执法检查制度,编制年度涉企执法检查计划。严格落实省、市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等规定。做到行政执法公平、公正、公开;严格执行权责清单动态管理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发布会上营口市司法局、营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营口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回答了记者提出的相关问题。
记者:企业“法治体检”专项活动开展的情况如何?
记者:信用环境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我市信用环境建设的新变化有哪些?
健全组织,顶层设计不断优化。目前,我市6个县(市)区、5个园区均设立了信用办。今年印发的《营口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10项重点任务、6项重点工程,为今后五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理清了思路,描绘了蓝图。近年来,营口市全面建成“一网三库十一个子系统”,开设市直58个部门、县(市)区185个相关部门数据报送账户,实现了全地区信息信用共建共享,并与国家和省信用平台、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先后印发了《营口市信用“红黑名单”管理制度》等文件,深化信用平台对接“一网通办”,将红黑名单嵌入政府办事流程。组织市场监管、税务、海关等32个行业领域,开展信用分级分类,为守信主体节约了大量时间和经营成本。建立健全信用惠民便企“信易+”联合激励机制,将人民的诚信变为真金白银。2019年4月,搭建了全省首家金融服务平台——营口市“金小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打通了市场监管、税务、金融等16家政务数据,累计归集企业信息1.31亿条,实现放款119亿元。制定相关办法,形成全流程工作异议处理与信用修复机制。围绕“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定期组织开展“诚信人物”等评选活动,促进社会诚信水平提升。
下一步,营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围绕信用法治建设、信用信息管理、信用监管、信用主体权益保护等方面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添动力。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安机关在打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请介绍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社会效果。
记者:营口市公安局在提高全市公安机关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率,促进广大民警积极参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做了哪些行之有效的工作?
大力实施网上督察。截至9月5日,共巡查视频点位6万余次,视频点调基层所队127个,下发《网上督察通报》18期,问题整改率达到100%。
坚持刀刃向内狠抓整改。自去年以来,先后对涉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违法违纪的8个单位和40名个人给予了严肃问责。
下一步,营口市公安局将继续加强整治法治营商突出问题、加大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宣传力度,打造亲商、安商的法制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