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政清诚实守信事迹材料
黄政清是辽宁营口大石桥市官屯村人,从天津城建大学毕业后,留在天津工作,2010年被公司派到宁夏银川分公司做设计组长。为了工作方便,2011年他与公司共同出资,买了一台大众轿车。
2013年3月4日,同事小赵向黄政清借车,回老家给母亲办低保。一个小时后,正和客户洽谈业务的黄政清接到小赵电话,因超速驾驶发生车祸,致使对方叔侄俩一死一伤。黄政清当时就懵了,下意识地拨通了远在营口的父亲的电话。担任平二房小学校长的父亲放下手头工作,与妻子李秀梅一起登上了去宁夏的火车。
到了银川,父母悬着的心放下一半:原来,肇事者不是儿子。可二老的心还是悬着:对方提出62万元赔偿,由于车辆只保了交强险,保险公司只负责赔付11万元,其余的由肇事方和车主支付——肇事者负担95%,车主负担5%。
黄政清和父母乘车来到小赵在吴忠市的农村老家,看到的是3间破平房、黄泥垒的院墙、瘫痪在床的父亲、重病在身的母亲。
回到黄政清在宁夏的出租屋,一家三口缄默无语,最后还是父亲打破了沉默:“咱家虽然也不富裕,但比小赵家强。赔偿的钱我们来拿,要不然你朋友的前程就毁了!”父亲的目光扫过妻子和儿子,母子俩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由于黄政清一家积极帮助赔偿,取得了被害人家属的充分谅解,有关部门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决定对小赵交通肇事不予起诉。
“其实父亲没开口时,我和母亲心里已经有了谱。”黄政清对记者说,“但是没想到,为了这句话,爸爸、妈妈、姐姐和我付出了那么大代价。”
父亲千里之外借钱,大石桥汇来50万元
2013年3月17日,天还没亮,平二房小学副校长罗明丽家,电话铃声骤起,是校长黄来佳打来的:“你快帮我张罗钱,越快越好。”
“他从千里之外打来电话,说明确实需要救急。”快言快语的罗明丽对记者说,“黄校长是个大好人,平日里无论哪个老师家里有事,他都忙前忙后,比自己家的事还上心。”
倪明华老师父亲住院,还要供孩子念书,但她说:“我的事可以缓,他的事是急事。”黄校长本来向她借1万元,结果她给拿了两万元。
王荣老师手头钱不够,就把孩子平时攒的钱,包括压岁钱都拿了出来,凑了1万元。
“大伙把钱集中到罗明丽那儿,通过银行汇走了,没有欠条,也没时间打欠条。”王红红老师说。
“当时,包括父亲的同事、母亲的亲戚,共有20多人借钱,都没打欠条。”黄政清说,当父亲把摞得整整齐齐的51万元送到交警队时,办案民警都惊呆了,连说:“从来没见过帮别人赔这么多钱的。”
走出交警队的小赵一下子扑倒在黄来佳面前:“大叔,您的大恩大德我当牛做马也要报。”黄来佳扶起泪流满面的小赵:“起来,孩子,照顾好你爸妈,我们就满足了。”
父亲去世,儿子卖掉房子还钱
2013年5月,黄来佳夫妇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大石桥,不料,当年10月23日傍晚,回到家的黄来佳说“胸闷”,让老伴给倒杯水。水还没端上来,他就因急性心梗倒在地上,再没有醒来,终年57岁。
听到父亲突然去世的消息,黄政清同姐姐黄亚丽连夜从天津奔赴家中,为父亲料理后事。母子抱头痛哭,悲痛中,黄政清一刻也没有忘记一件大事:父亲生前借的债务,怎么办?姐弟俩觉得每一笔钱都是别人对父亲的信任,父亲尽管走了,尽管这些欠款没有欠条,可父亲一直教育我们做人要诚信,诚信为人之本,不信不立,不诚不行。黄政清和姐姐承诺:“父亲借的钱,我们姐弟还!”没在现场的人,他和姐姐挨个打电话。姐弟俩共同约定一件事:父亲走了,但不能坏了家风,不能让别人戳脊梁骨。黄政清觉得自己有责任挑起还债这个重担,不能失信于人。
黄政清一边安慰母亲,不让母亲上火,一边同母亲一起写下了父亲所借的每一笔钱。面对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父亲单位的同事,黄政清大声宣布:“感谢你们在我困难的时候借钱给我父亲,帮了我一把。请大家放心,等处理完这些事,就是卖房子卖地,我爸借你们的钱,我们会一分不少的还上,我们言而有信。”
诚信如山,说到做到,做个人,就不能让承诺落空!办完丧事后,黄政清和母亲、姐姐带着悲痛,开始了艰难的还债行动。
“50多万元,你搁啥还?”有亲友善意地提醒。黄政清说:“我在天津有套60平方米的房子,现在姐姐住着,准备将来我结婚用的。我和姐姐商量好了,把它卖了还债。”
就这样,黄政清和姐姐回天津张罗卖房子。由于急于还债,只要现金交易,房子只卖了个打折价,少卖了好几万元。房子卖完后,发现还差一点钱,黄政清的母亲把一件平时舍不得穿的皮大衣卖了1500元,一个心爱的金戒指卖了3000多元。
在父亲去世后,不到20天的时间,黄政清和姐姐黄亚丽就在母亲的带领下,开始了还债之路。
2013年11月18日一早,正在上班的罗明丽接到黄政清的电话:“罗姨,我们已经在校门口,还钱来了。”罗明丽出门一看,李秀梅母子三人拎着装满现金的布袋,站在校门口。
老师们听说黄校长去世不到一个月,他的家人就来还钱了,都惊呆了,坚持不要这笔钱。李秀梅说:“当初大家借钱给老黄,是信任他,我不能辜负大家对他的信任。”
李秀梅拿着从丈夫笔记本里发现的一个小纸条,让罗明丽对着上面的名单,把钱一笔笔地还给每一位老师,又对一双儿女说:“孩子,给大家鞠个躬吧,他们都是咱的恩人啊。” 在父亲生前的单位,姐弟俩亲手把一笔笔钱送到父亲生前同事的手里,并给他们一一鞠躬,当初借给我爸钱,是信任他。现在他不在了,我不能丢了我们黄家做人的诚信,不能亏欠大家对我们的信任。在场的人们无不动容。
还钱到最后,发现纸条上面还有一个“吴”字,旁边标注:1万元。罗明丽和老师们面面相觑,说,我们学校除了吴哲,再没有老师姓吴了。李秀梅再三嘱咐罗明丽,一定要帮助找到。第三天,罗明丽打来电话,原来这人是学校食堂的吴师傅。当黄政清把钱送给吴师傅时,热泪盈眶的吴师傅说:“黄校长生前对我们特别好,这钱本打算不要了。”
因为卖房子替父还债的义举,黄政清入围“中国好人”榜、被评为辽宁省诚实守信道德模范,黄政清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
生活虽然苦点,但心里踏实
如今,家里动迁了,黄政清和母亲租房住,姐姐在天津也租房住。为了还债,黄政清把自己的手机也卖了,有很长一段时间用的是父亲的旧手机,还用着父亲留下来的电话号码,他把这当作一种念想,并且会一直用下去。家里的生活越来越紧张了,但这笔良心账可以放下了,黄政清他们也觉得松了一口气。“人,就活了个诚信。我苦点累点紧点,都不要紧,以感恩的心去努力,不愧对良心,会有好报的。父亲看到我们这样做,也会含笑九泉了。”“账虽然还了,但我会把这个账单永远保存起来,永远记住难时帮我的好心人!”从黄政清坦诚的话语里,能看到他面向未来的希望和力量。
父亲去世了,天津的房子也卖了,黄政清怕母亲忧伤过度,就辞掉工作回到了家乡,应聘到沈阳名博装饰公司营口分公司。单位离家45公里,工作也特别辛苦,但无论工作多晚,他都坚持回家陪妈妈。母子二人住在狭小的土屋里,连取暖的煤都不舍得买。
营口分公司经理吴淑凤,从报纸上偶然看到黄政清的事迹,非常感动,特意把他叫到跟前,把自己的一处闲置楼房借给他,让他把母亲接到城里来住。除此,老板还提升黄政清做设计部组长和店面经理候选人。老板说,这样的员工对客户、对同事也一定不耍心眼儿。考虑到黄政清家离单位太远,吴淑凤给他配了一辆轿车。今年4月18日,被儿女说服的李秀梅离开农村老家,到营口市内居住。临走前,她特意来到老伴坟前,流着眼泪说:“老头子,你借的钱我们都还上了,咱们现在生活虽然苦点,但心里踏实。”
为“诚二代”点赞
一场车祸,让他家境贫寒的同事陷入了人生的困境;一句承诺,让他和父亲两代人踏上了漫长的还债之路。儿子的同事肇事后,本来可以置身事外的父亲黄来佳,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借债赔付的责任。父亲去世后,黄政清承担起了向父亲同事还债的责任,甚至卖掉房子挨家还钱,终于将每一笔钱都完璧归赵。父子两代人,仁义感人,诚信动人。
其实,这不仅是两代人的诚信故事。在借钱、还钱的过程中,还有更多耐人寻味的细节。黄来佳借款,同事们争相“张罗”,短短的时间内就募集了50多万元巨款;黄政清还款,有同事表示“这钱本打算不要了”。两代人还钱的事迹在街头巷尾流传后,更有好心人主动把自己的房子借给了卖房还款的黄政清。这是一个播种善、传递善、收获善的故事,是善善相因、美美与共的故事,这里面见人性、见德行、见家风,也见一方水土、社会风气。
世风即是家风。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核心价值,说到底,家庭以及以家庭为核心的邻里、社区、社会组织是具体的载体。社会风气影响家风民风。同时,崇信重诺的家庭,助推明德尚礼的社会风气;向善守法的家庭教育,助推道德昌、政化明的社会生态。两代人还债的故事,两代人传递的承诺,让我们看到了美德在家庭中的传承,也见识了美德感化社会风气的力量。为“诚二代”黄政清点个赞,愿我们的社会有更多传递正能量的“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