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海洋 仲属宁
2018年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的第一年。一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把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作为体现“四个意识”、 做到“两个维护”的生动实践,自觉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积极作为,顺利完成了市、县两级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开创了营口纪检监察事业新局面。
健全完善监督体系,科学配置执纪监督力量
2018年1月,随着营口市监察委员会的挂牌成立,我市市、县两级监委全部组建挂牌,圆满完成市、县两级检察院人员转隶和监察委员会组建工作。为适应形势任务需求,实现1+1>2的目标效果,市纪委监委坚持抓好建章立制,全面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了定期听取汇报、分析形势、审议重大案件、重大问题线索处置审核把关等制度;参照省纪委监委标准,对现行相关制度、调查文书、审理文书等进行了规范,对留置场所使用管理、审理提前介入等工作进行了明确,有效推动纪法贯通、法法衔接,保证了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科学配置人员,加强监督执纪一线力量。监察委员会成立后,市纪委监委坚持干部交叉配备、人员混合编成的原则,科学整合人员力量,重点加强案件监督管理、审查调查和案件审理等部门的人员配备,将力量向监督执纪一线部门倾斜,使监督执纪一线部门编制占到纪委监委编制总数的70%以上,确保监督执纪和审查调查工作力量充足。
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改革合力。协调公、检、法、司等部门,制定出台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全线打通纪法、法法衔接各个环节;整合监督执纪资源,探索建立与派驻机构、巡察机构联动监督机制,确保实现监察全覆盖、常态化。
从严控制工作流程,强化内部监督。通过对谈话函询、初步核实、立案审查、案件审理和监督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梳理细化和流程再造,严格12项调查措施审批和使用程序,实现执纪监督和审查调查分设,解决了纪委监委内部协调衔接问题,有效强化了内部监督,对监察权行使形成有效制约。
创新基层监督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一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现场会精神,通过调研指导、包片包案、检查督导等形式,进一步压实县、乡党委主体责任,打通党风廉政建设“最后一公里”。下发《全市各县(市)区贯彻落实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现场会议精神情况通报》,制定推进正风肃纪监督工作实施方案和党风廉政建设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整合基层纪检监察力量,充实基层纪检监察机构,采取定向招录等方式,配齐乡镇(街道)纪(工)委干部,确保乡镇(街道)纪(工)委专职纪检干部公务员身份配备率达到100%,全部达到“两专”要求。同时,市纪委监委还制定了《关于加强正风肃纪监督员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村推镇审”方式,在全市644个村和160个社区选配正风肃纪监督员1476名,有效加强了基层监督力量。坚持把发现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突破口和落脚点,紧盯扶贫惠农、教育医疗等领域,组织“走千家进万户”专项调研活动,开展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专项检查,把监督监察触角延伸到最基层。
强化队伍能力素质建设,打造监督执纪铁军
一年来,市纪委监委坚持德才兼备、因事择人、人岗相宜的选人用人标准,着力打造纪检监察铁军。在全市范围内公开选调优秀人才,充实到市委巡察办、市纪委监委机关和派驻(出)机构,提升执纪审查和监察调查的专业化水平。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谈心活动,组织开展“政治家访”,召开转隶人员家属见面会,让转隶人员“进一家门、成一家人、说一家话、干一家事”,促进情感融合;坚持交叉混编,将转隶人员充实到各个部门任职,促进工作融合;组织检察干部讲法律课和纪委干部讲纪律课,相互取长补短,促进业务融合。同时,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还结合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学条规、提能力、促规范”岗位练兵活动,采取集中学习、专题研讨、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持续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升纪检监察干部履职尽责能力素质。积极选派干部参加上级业务培训,参加中纪委、省纪委监委、省委巡视组抽调人员30余人次,通过以干代训提高干部实战经验和工作能力。坚持严管就是厚爱,加强纪检监察干部内部监督管理,严格工作纪律,织密内部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监督网”,引导纪检监察干部树立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的纪律意识。对执纪违纪、执法违法者零容忍,坚决杜绝“灯下黑”,全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