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肖南 刘征报道 减轻病痛、延长生命、渴求陪伴、得到慰藉往往是疾病终末期患者的心愿,为给他们营造更好的医疗环境,西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精心筹备,今年3月,开设我市首批安宁疗护病房,为患者提供专业医疗服务和人文关怀,让生命在这里带着尊严谢幕。
疼痛难忍往往是疾病终末期患者和家属过不去的一道坎,市民孟女士的父亲是一位肿瘤晚期患者,疼痛一发作,家里人便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应对。减轻痛苦、延缓生命,给疾病终末期患者足够的尊严走好生命最后一公里,2017年,国家卫健委连发三个文件推行安宁疗护落地实施。作为离基层群众最近的公共医疗服务机构,西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动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开设安宁疗护病房,首批设置床位30张,满足群众持续增长的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医疗服务需求。
西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病房医生钱亮介绍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主要的职责就是连续治疗、全科服务、全院关怀,让生者和逝者都能两相安。”
生死两相安,离不开专业的医疗技术和护理手段,更离不开人文关怀。内科护士姜莹刚刚被院里抽调到安宁疗护病房做护理工作,首先面临的就是帮家属“圆谎”、帮患者“圆梦”两道考题。姜莹说:“有的患者不知道自己病情,总会问我得的什么病啊?你给我用的是什么药啊?如果家属不让患者知道病情,我们需要用善意的谎言安慰患者;有的患者不能进食,我们给他们基础护理,比如,患者想喝饮料,我们就会告诉患者家属可以给患者少量的饮料。像这样的患者第一天喝完饮料,第二天你查房的时候,他说他感到特别幸福。”
只是满足一个小心愿,有些患者就可以保持很好的状态。安宁疗护既是看病,也是医心。唠唠嗑、谈谈心、聊聊天,高大上的“心理舒缓”其实都蕴藏在每时每刻的关怀之中。
编后话:当疾病终末期患者生命即将停止,治疗的目的不单是延长生命,而是使生命保持尽可能的舒适和有意义。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西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病房的设立是积极优化医疗资源结构的有益尝试,此举既可提升临终患者生命质量又能减轻病患家属负担,还能减少优质医疗资源被无效医疗占用,一举多得。